安藤忠雄:要有挑戰 才會感動不斷
~~~~~~~~~~~~~~~~~~~~~~~~~~~~~~~
吸引一萬兩千聽眾的傳奇建築師
一個木匠之子為了圓建築夢,每天少吃一餐,存錢買書;數十年如一日 的鬥志,讓他成為榮獲國際四大建築獎第
一人。他為什麼在台灣與國際都擁有高人氣? 他有什麼執著?
文╱鄭呈皇 口述╱李清志 整理╱鄭呈皇
「安藤、安藤、安藤!」六月九日晚上六點,台北小 巨蛋人聲鼎沸,擠進一萬兩千人。在電影洛基(Rocky)的背
景音樂下,出現的不是當紅偶像藝人,更不是 選舉造勢的政治人物,而是全球知名的日本建築大師——安藤忠雄。
今年六十六歲的安藤忠雄,是建築界傳奇人物。二十歲立志當建築師,經由自學而無師自通,為此還做過拳擊手和
卡車司機。「他的人生,跟電影一樣精彩。」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教授劉育東說。
多數人只看到安 藤的成功,卻不知道他成功的背後,是四十六年如一日的「戰鬥」和屢敗屢戰的毅力。
「建築就是戰鬥。」「只要我活著一天,我就像十八歲剛開始的時候一樣,每天認真的工作。」安藤忠雄自認不同
於其他認真的建築師:「我是不間斷的努力,跟自己戰鬥! 」
每天都與第一天相同、不打折的奮鬥,使沒錢、沒背景的他,在講究正統流派的國際建築界中,依舊出類拔萃,衝
出一片天。
對抗家世:買書自學 為出國看建築,當拳擊手而最初的戰鬥,是跟自己家世對戰。
安藤出生於大阪市,小時候跟著當木工的父親到處做工,耳濡目染下使他立志成為建築師。因為家中經濟因素,他
高職畢業就無法繼續升學,必須到家具店做學徒。
然而,建築大夢始終盤繞。一有時間,他就搭公車到東京、大阪看房子,整天去家具行打零工,卻仍無法得到建築
的正統知識。有一天,他心情沮喪得跑去大阪海邊看海,回來正好遇到祖母,祖母看他一臉愁容,拉著他的手說:
「 不要輕易放棄自己的理想,只要努力就會成功。」這句話,他在 演講會上說了兩次「永遠記在心中」。
因此只要有空,他就會跑到附近的書局去看書直到晚上。怕尚未看完的建築書被買走,他會偷偷將書放在其他書底
下,不讓別人輕易發現,下次來就能繼續看。
他還規定自己每天少吃一餐,存錢買書,「我對書可是從來沒有吝嗇花錢!」安藤為了學「正統」建築知識,趕上
東京大學建築系的四年課程,買了許多建築書,「每天早上八點起床念書,不眠不休到凌晨三點才休息。」劉育東
說,就 這樣念了一年,追上別人四年課程。
「我一定要對自己非常嚴格,才能保有戰鬥力。 」安藤說。
但他又發現,每天畫圖、看書,還是無法更上層樓,除非和西方建築師一樣透過旅行去觀察其他文化的建築,才能
進 步、開眼界。
不過,他沒錢可出國。一次,當拳擊手的弟弟告訴他 ,只要拳擊打得好就能出國比賽,安藤當下就決定跟隨弟弟
去打拳擊,而且立志要打成 冠軍,如此一來有錢,二來又能名正言順藉機出國。
一九六一年,安藤開始拳擊生涯。
為了出國看建築,他反而必須將建築的書全收起來,房間除了拳擊手套外,空無一物。一起床就做兩百個伏地挺身
與重量訓練,完畢再到住家附近跑步,開始一天的訓練,絲毫不分心。
一年後,他不過二十歲出頭,已成為職業拳擊手並出國比賽,往往,他一比完脫下拳擊手套,立刻換上衣服,拿起
筆到附近的景點去欣賞建築,隔天再繼續比賽。
一九六九年,他終於如願在家裡開建築事務所,但一切陽春。「十坪大,一個人,而且沒有空調。」他在書上形
容。
從拳擊手變成事務所建築師,安藤進入第二場戰鬥,與工法技藝作戰。
安藤沒名氣又非正統,當時他拿著建議的設計圖到處找生意,都被「你又不是大學畢業的建築師」為由拒絕。
但他卻不放棄:「我開始一人的奮鬥。」他不斷假設自己要蓋不同房子,這時如何設計?然後畫出設計圖,做出模
型後,再自己評價,並開始參加競圖比賽。然而競圖失敗率達一○○ %,全石沉大海。
開張一年多後,門可羅雀,京都一位朋友才請他幫忙蓋一間三個人住的小房子。
對抗主流:鑽研基本功 完美清水混凝土,闖出名號
安藤思索,在預算不高的狀況下,如何做出好房子?這時最省錢、基本的「清水混凝土 」(無表面裝飾的混凝
土)躍進腦中。
當時清水混凝土在日本已經相當普遍,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副教授李清志說,一般建築師都認為這只是最基本的
「入門」技藝,如何以混凝土做好外牆,再點綴磚瓦、油漆或其他輔助材質,才是建築師顯示「品味」的重點。
但安藤卻執意鑽研這項技能,原因是他在歐洲旅行時看到瑞士建築大師科比意(Le Corbusier)的廊香教堂,就
是清水混凝土,因此他決定要走和主流不同的路,往「基本功」鑽研。
實際上,清水混凝土並不好做。劉育東舉例,因為清水混凝土只要有一點點瑕疵,外觀就非常明顯。接縫沒接
好、水與石頭的比例不對、灌漿的力道沒掌握,都會使模板出現變形,外面甚至 會有裂縫。而即便這些做好,多
數人也沒辦法做到一拆開模板,牆壁沒有一丁點氣泡空隙、不粗糙。「這難度更高,但安藤忠雄就能夠做到如此
境界。」
而做到超越極致的努力,可是花了安藤超過二十年的光陰研究。曾在安藤忠雄事務所工作的十月設計事務所負責
人陳瑞憲說:「他是那種 願意以一生來煮出一道完美的湯的專注工作態度。」回憶那時在安 藤事務所裡工作
時,剛開始幾個月,安藤都會要他一早來先花幾個小時徒手畫直線,安 藤重視基本功的程度可見一斑。
安藤會獨自去日本找最好的建築石頭,而且不斷研究水與石頭的比例。再者,他還會考慮氣候不同下,要用不同
比例去調配。對細節的重視,甚至連一根攪拌的竹竿都要研究。李清志說安藤 捨棄一般常用的金屬攪拌器,採用
竹竿,原因是金屬攪拌水泥會產生離子,但竹竿不會。
在事務所開張七年 後,安藤終於以清水混凝土的「住吉的長屋」初試啼聲,獲得日 本建築學會獎。但得獎還是
無法獲得日本建築界認同,甚至遭排擠,認為他「血統不純正」。
這時,他不理會外界雜音,一方面繼續競圖,退件率卻還是達九五%。但他不氣餒,反而針對每次退件作品,重
新思考究竟哪裡能更好,再花時間重做一個,「我們事務所的人都會說:『受不了,安藤又要競圖了!』」安藤
打 趣的表示。
他永不放棄,從他花二十年勸說大阪市政府改善環境,可看出他的堅持。
三十歲出頭時,還沒名氣,但他覺得大阪市缺少綠樹,因此擬了一個綠化大阪的計畫給市政府,卻遲遲未獲回
應,他不死心,每年都呈上新計畫。十年過去,市政府總以「無法令依據」拒絕他。
安藤還不死心,認為既然綠化不行,那在建築物頂端蓋博物館、美術館總可以吧?因此又擬計畫給市政府,十年
過去,五十歲的安藤已在建築界闖出名氣,但依舊被市政府拒絕。「最後他們受不了就跟我講,以後都不要再去
市 政府。」安藤笑著說。
憑著屢敗屢戰的精神,安藤終於在一九九五年獲得國際肯定,拿到建築界的諾貝爾獎「普立茲克獎」(Pritzker
)。這年他五十四歲。
對抗名利:保有單純衝勁 成名後做更慢,更要求突破
大受歡迎後,隨之而來的名與利並未讓安藤沖昏了頭。至今,他還是與第一天開事務所一樣,保有單純的衝勁。
許多人攀上頂峰後就找不到挑戰而開始下坡,但安藤卻始終保有戰鬥意志。這時的他必須與成功的自己作戰。這
是他能至今不墜的關鍵。
縱使聲名大譟, 安藤至今依舊不用電腦、沒有助理、沒有電子郵件、沒電視,更不穿名牌。 李清志說,建築師
成名後,多會到處接案子、快速致富;但安藤卻相反,反而做更慢、更要求突破。
這兩年,除了混凝土外,他開始嘗試不同建築素材,例如金屬鋼板與玻璃素材。對此,他的好友、京都工藝纖維
大學教授古山正雄就說:「安藤這個人認為,人要有挑戰才會感動不斷。」六十六歲,開 始跨入新的建築風格,
安藤像個鬥士,不滿足現有成就。
「每個人的一生,都要有一段渾然忘我的時間 ……這樣才能全力衝 刺完成任何事情,所以六十歲的我,還是認為
自己可以全力以赴。」安藤說。
二十歲,可以精力充沛,擁有華麗夢想;但四十歲、五十歲還能保有夢想與體力者,寥寥可數。安藤忠雄六十六
歲,爬上世界的頂峰,但他依舊充滿戰鬥意志。他說:「 我,身心頑強!」
李清志看安藤》影響力不止於建築界
安藤忠雄來台掀起超人氣,《商業周刊》邀請本刊「發現酷建築」專欄作家李清志,解讀緣由,以下為其觀點:
台灣的建築可以說是亂七八糟,在這樣的情況下,一看到安藤的清水混凝土,那種簡單又安靜的空間,一看就能
讓心靈沉澱下來,與台灣的建築有很大的反差,這是他受歡迎最主要因素。
但安藤忠雄的超人氣,在於他不只是一個建築師。
他近幾年積極參與環境保護,甚至成立基金會鼓勵人們種樹。這樣對環境保護的觀點,超乎了建築師本身。而這
些理念透過他的書籍大量在台灣上市,也引起共鳴。
他對於環境保護、文化、政策,都能夠侃侃而談,所以他的影響力不止於建築界,更包含社會大眾。而他具有傳
奇性的非科班背景、經過不斷努力而成功的故事,更使一般年輕人有效法的對象。
聽他的演講就知道,他不像一般建築師一味講解建築理論,而是去省視建築與人的關係,加上他幽默的個性,都
可以讓他更加親民、更有群眾魅力。
商業周刊電子報2007/06/21
Google Audio Widget

Tuesday, July 24, 2007
Friday, July 13, 2007
〝無限的你〞--吳田玉博士對工研院菁英團演講文
Dear friends:
值得花一些時間仔細閱讀的好文章
miao
無限的你 (The Unlimited You)
吳田玉博士對工研院菁英團演講文
今日我們來討論三件事:
Who are you?
The Unlimited You,
Food for Thought
Who are you?
你是誰?當我們去任何一個會議時,人家會問你是誰?要你自我介紹。一般人往往交換名片,其實這個名片介紹你
的只是一個 job,並不是你,但因只有兩秒鐘介紹也只好如此,沒關係,但三十分鐘後,人家記得你什麼呢?所以
你腦中必須要有一個故事來介紹你自己,這是要點,要讓別人對你印象深刻。
你知道你是誰嗎?以我為例,我今年48歲,小學時,爸爸要我這樣介紹自己,我是吳田玉,將來要進大同中學、建
中、臺大,要留學拿博士。30歲時,我拿了博士,有一天我問自己拿博士幹什麼?有何意義?後來我在 IBM工作,
我有很多專利,我年年得獎,但我問自己我為何要做專利?到新加坡後,賺了一筆錢,我又在問我自己是誰?今天
在日月光,我還在問自己這個問題。「這個工作真的是我喜歡的嗎?」要探討這個問題,解決了後,接下來的問題
就不是那麼大。
The Unlimited You
臺灣教育是個極端矛盾的教育,我母親每天與人介紹她兒子多聰明、她女兒多漂亮,但當我拿個99分回去,我媽就
打我;我說我考第一名,我媽說他不管我第一名、第二名,但就是打我99分。我媽在同事面前就說:「我兒子很
笨」,可是我不在時,她就說她兒子多聰明。臺灣的父母如此、老師如此、長官也如此,在背後稱讚,但不在當面
稱讚。很少有人在會議中誠心稱讚對方,說「你的確比我高明」,對同事、對屬下、對老闆都要常當面的稱讚。你
說我太太只會生小孩,其他都不會,你的婚姻能存在多久?
我們從小所受的教育是很受限制的,我小學六年級騎腳踏車去遠足,我媽不讓我去,她說萬一我發生什麼事,她怎
麼活?這話你一定聽的很多,父母說、妻子也說。臺灣的教育是:你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做,因為你還沒長大、
你還沒成熟、你會被騙。但在美國的教育就是將小孩放出去,像野狗一樣,可是能活著回來的就很厲害。所以在臺
灣兩個極端式的教育就把我們局限在框框裡。今天我要跟你們說的是「你們不是研發的人,你一定要從研發為基礎
走出你的路,因為你是無限的你,你不是只有研發的你。」
Food for Thought
我常看書及節錄一些東西,看看前人講的話常給我一些啟迪。以前看孟子「吾日三省吾身」,我不明白,現在我天
天做這件事。我每天待人接物,常反省自己是否講錯話?做錯事?這些錯有些很微小,不仔細想就不知道。舉例來
說,你有沒有發現你對某些人喜歡,對某些人不喜歡,你喜歡某些餐廳(也許那餐廳又貴又遠)、你不喜歡某些餐廳
(縱然那餐聽又便宜又好吃)。因為,當你與那人接觸時,已經在所做的事情之前預先加了正號或是負號。各位都有
交女朋友的經驗,有些女孩子又漂亮,家中又有錢,又有修養,皮膚又白,但你就是不喜歡她,或她就是不喜歡
你。有時那個男孩又矮又胖又醜,太太卻很漂亮,為什麼?因為這個女孩子或男孩子在那個關鍵時刻,做了一件對
的事,於是在所有的事情前面被加了正號或是負號。所以,「我如何待人接物,讓我所有以後的事情都加上正
號?」
一個最淺顯的例子,你看見一個女孩,「喂,妳好像胖了?」那妳以後都是負號了,這是很簡單的道理。有人無法
見到別人的好,例如孔雀開屏時,你要因為美麗而多稱讚,不要跑到後面去說:「屁股上沒毛」。一個工程師花了
三年做了一個研究報告,你跑去說那個數字不對、那個符號不對。人家在向你陳述一件事情時,你不要在雞蛋裡挑
骨頭,不要見樹不見林,不要做一些事在所有的事情上面加一個負號。所以要常常反省自己。
Who are you?
■ You only have two things: Talents and Time
■ Most of us know what we are not good at; Only few of us know what we are
good at
■ Explore your talents
■ Leverage All of your talents
■ Be focus
你只有兩件事,時間與 Talents。時間是個不定數,也可以說是定數。人能活多久自己不知道,但 Talents,父母
生下你,IQ已定,但IQ可以改進,IQ可以隨著教育而增加,而唸書又是用時間來換取的,金錢、愛情、家庭與事業
都是用時間來換取的,所以,你的 Talents無法改變,但卻可以增進;時間的長短你無法改變,但你能改變的是時
間的利用。今天這一個半鐘頭的演講,我可以講風花雪月,我也可以講心中的話,我可以這麼用,也可以那麼用。
我們中間大部份的人知道自己的缺點,知道自己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做,對於自己的優點卻知之甚少。你知道自
己多少呢?要把你的優點顯示出來。有一本書上說,人有十三個 Talents,運動、語言、藝術細胞、購物、IQ、品
味..等都是。我第一次看這本書很震驚,才知 Mobility 也是Talent。我從臺灣來美,兩個箱子,這是一個
mobility,我能來美國,又去英國、義大利、新加坡,現在在加州,並非很多人能這樣,這需要身體要好、家庭要
支援、環境要許可。今天有兩個人,智、賢程度都一樣,『現在要你去美國, 誰可以立刻走? 』這就是
mobility。Talents 並非與生俱來,乃是leverage了所有身邊的人、事、物的關係而來。
大家看看自己有那些 Talents?希望你能全力使用上,例如三人賽車,一個人的車有四個引擎,全開,一個人的車
有八個引擎,只開了三個,一個人的車有十二個引擎,只有開兩個引擎,誰贏?你的十二個引擎,你開了幾個?
「要專心」(Be Focus),基本上 Focus與 Mobility、Talent 並不相違背。我媽從小就告訴我「唸書要專心」,臺
灣的教育也是如此,要我們做事「專心」,但「專心」與人生的選擇有關係嗎?選擇做這個,我專心做這個,但難
道我要一輩子做這件事嗎?我的才華就是一輩子在這裡做研究嗎?我的 Talents,我旁邊同事的 Talents,能合起
來多開幾個引擎,或我一個人獨力完成?
管理階層就是有辦法使別人願意一同來幫你完成一件大事?人家為何來聽你的?管理幾個人與管理幾萬人的道理是
一樣的,就在於你的領導風格。臺灣許多主管一直是「為何你這麼笨, 我這麼聰明」,這樣就永遠無法用人,應
該反過來,「為何我這麼笨,你這麼聰明?」你愈推崇別人,別人會從心裡尊崇你。對太太也是如此。這其中的道
理自己去想。
Explore the Unlimited You
■Collecting marbles
--In every job, there is a marble
--Dedication makes marbles brighter
--Count your marbles
--Paint YOUR picture with ALL YOUR marbles
■Define your job
--Job should utilize all your marbles
--Job should give you more marbles
■Make friends,a lot of friends
--Be wise sometimes, be foolish sometimes
--Show your strength, your weakness too
小時候聽一個故事,有一個撿石頭的女孩,要挑大石頭,挑來挑去,挑到一個小石頭。我今天要講不一樣的角度,
任何一個工作,就如一個彈珠,你花的功夫愈多,愈專心,撿到的彈珠就愈大。但這只是一個顏色,紅的就是紅
的,黃的就是黃的。若能想法與別人合作,這又是一個顏色的彈珠,你若能出國或是跨部會,這又是一個不一樣顏
色的彈珠。二十年以後,你的口袋有很多彈珠,有幾件事情你要做,第一件事就是你要常去算你口袋中有多少彈
珠?一般人是彈珠拿到了以後,放入櫃中不去看,再找尋新的彈珠。尤其我們學工程師出身的人有很多人常喜歡挑
戰自己的短處,而不去加強自己的長處。譬如說你炒菜炒得很好,我已會了,卻去學高爾夫球,會了又學其他的,
我說要常常溫故而知新,把炒菜炒的更好,把高爾夫打的更好,然後把這些加在一起,創造我今天的Job。
一次在繪畫之訓練課,有一個人只有紅色,他畫了一匹馬,好像徐悲鴻的馬一樣漂亮,還有一個人不太會畫,但他
有三種顏色,畫出來也是不錯,我的意思是說,你不需要是全世界最聰明的人,可是當你有很多彈珠,並且知道會
利用這些彈珠,你就能成就不一樣的事情。三種顏色、六種顏色、十種顏色畫出來的畫與兩種顏色畫出來的畫是不
一樣的。
我在讀台大的時候,也在做家教,一個月三千元,很不錯,一個星期教兩場,一場四個鐘頭。有一天突發其想,想
看看有沒有別的方式去賺錢,就跑去公館賣黑棗,當時大陸棗禁止進口,我們就拿到了賣韓國棗的許可,到迪化街
賣,那時兩個晚上就賣三千元。而我隔壁攤位老闆,沒讀過書,生意好的一塌糊塗。但當時同學都在當家教,擺地
攤的有幾人?我當時的情況是不可能去做生意的,但這幾個做生意的經驗印象很深,也許當時我就喜歡做生意了,
我與來買東西的太太小姐打成一片,覺得很好玩。
我走了那一大段路,學士、碩士、博士、教授、研發,最後還是來做生意了。你們到了這個年紀了,初中、高中、
大學、研究所下來,多多少少已經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了。但你有沒有能夠把自己真正喜歡的發揮出來?因為你的
父母、妻子、長官、同事、指導教授告訴你怎麼走。各位立志做研發,我恭喜你,但若心中有不一樣的火就要讓它
燃燒起來。你們是臺灣工研院研究的骨幹,若只能墨守成規,臺灣沒希望,我希望你們要變成領導,格局要大,什
麼事也能做,什麼事也敢想,臺灣教育出來的人太守本份,對自己本份,對事業本份,對公司本份,那這個國家就
很本份,我們不是要守本份的人,我們要的是做大事的人。
廣結善緣,多去瞭解別人,最重要的是多去瞭解別人所做的事對你有何幫助?我們基本上就是不喜歡去謝謝別人,
去稱讚別人。謝謝別人不一定是要請吃飯,有時簡單的拍拍肩膀,做主管的面對默默耕耘的部下,謝謝他們,平時
不講,但心中都知道。你面對太太每天的做飯洗衣,為你燙出筆挺的襯衫,你有謝謝嗎?從夫妻的角色你可以學到
很多來對待你的同事。
有小孩的人尤其能瞭解,一般人對孩子稱讚的多,小孩會叫個爸爸媽媽,你就高興的稱讚:「真聰明」,你為何不
把對孩子的慷慨稱讚分給妻子、同仁與部屬呢?另外一件事是交朋友時,不能一直是太聰明。一個人若太聰明就會
交不到朋友,若太笨,也會交不到朋友,有時要聰明,有時要笨,而何時該聰明?何時該笨?這就是智慧。有人就
是人緣好,人緣好的人絕不是笨人,他知道何時表現聰明、何時表現笨拙一些,他有這個智慧。
當主管的人,你若不對部屬說謝謝,不對部屬說我需要你,你們就不會有共生的關係。若你對太太說她除了會生孩
子外,什麼都不會,你們就不會有共生的關係。對客戶、對合作夥伴,都要形成共生的關係,自己的缺點要能顯示
出來。你為何喜歡狗?狗很忠實,你一回家,狗就搖著尾巴熱情撲上來迎接你,有一件事我要告訴你,狗對你好,
第一件事是搖尾巴,第二件事他會翻過身來把全身最脆弱的部份給你,就是牠的肚子。你打牠也可以,但會打死牠
喲!一般人就會去摸摸牠。
我們有多少人能夠瞭解當狗的藝術呢?第一是搖尾巴,第二是公開自己的缺點。一般人是這樣想:「喂!我是博
士,你是碩士,你是那裡的碩士?是臺灣的碩士嗎?還是美國的?德國的?是那個學校的?」「我在這個行業裡是
權威…等」,知道人為何喜歡嬰兒、小孩嗎?要知道人緣好,要當領導就要讓人知道我的缺點在那裡?我需要別人
幫助我。
Explore the Un-limited You
■Expand your knowledge space
--Read books --Conversation
--GQ (Newspaper、Movie、Comics、ANYTHING)
■Positive thinking
--Motivational speech
--Think big and think tall
■Focus
--Time is the only asset you cannot afford wasting
一定要唸書,要多唸書,什麼書都要唸。要多與人講話(conversation)。人都知道IQ、知道EQ,但你知道GQ嗎?GQ
就是天上的事他知道一半,地上的事他全知道,這種朋友就是「友直、友諒、友多聞」的第三種「友多聞」。我希
大家儘量培養你的GQ。電影要多看,我很喜歡看電影,看電影讓我瞭解那種文化中的有趣的事;我也喜歡看小說,
在飛機上我若不想睡的隉A不是看小說就是看電影。我與客戶交談的時候,大家最喜歡談的第一就是新聞,昨天發
生什麼事,今天發生什麼事,第二談的就是醫療,大家都怕死,這個年紀了,大家身上多少都有一點小毛病,如果
你能提供養生之道,為朋友的痛風提供一些醫療的資訊,吃什麼?喝什麼?你就贏得一份友誼。我請問大家,這種
知識你在台大學過嗎?在工研院學過嗎?
你若沒有IQ、EQ、GQ,今天很難在這個社會中做大事。我今天在這裡向你們演講,搏命演出,主要希望把層次拉
高,希望你們不單是只做研究,也要把眼光放遠,要做大事。有人說我講這些話是打高砲,我無所謂,今日大家全
部陣亡,我認了,但今日你們中間有一位起來做大事了,我就賺了,而且是大賺了,一個國家、一個公司真正的領
袖有一個、兩個就行了。我講這話,是希望你們的生活態度要改變,你們沒變成leader,你們手下的人變成
leader,我就賺了。
「也許你會說,這事我做不到,」我不是要你今日就做到,我跌跌撞撞,真正想事情是28、29 歲,我想了20年,
今日才在講,並且還在想,諸位也至少要20年的功夫,但有些事情是20 年後想的事,有些卻是今天就可以想的
事。譬如今日回去在車上,你就可以想:「我是誰?與我共生食物鏈的人是誰?我如何與他們相處?」
我向各位講的保證各位是第一次聽到,因為是我自己想的。但是坊間有很多motivation的書或是演講,我鼓勵大家
多看、多聽,因為有潛移默化的功效,每天都在想我多偉大,有talents,自然心想事成。我第一次接觸
motivation 的書,是一位同仁對我很好,他給一套tape,要我在車上聽,我心想:「你簡直是吃我豆腐嘛!還不
是傳教那一套。」可是我一聽就上癮了,我給別人聽,我自己後來聽了十幾套,我的生命從那時開始改變。我開始
想很多的事,你們要多聽,講的人一定是從他生命中體會出來的道理,你多聽了,也可以理出自己的一套,不要吝
嗇與人分享,分享愈多,自己心理建設也愈好。
要想像自己很高大。我在研究所唸書的時候,有一位來自新加坡的優秀同學,又瘦又小,卻去追來自臺灣一位聰
明、漂亮、兇悍、英文好、個兒高的女同學,雖然沒追成功,但他們也成了好朋友,一起吃飯、看電影。當時來自
臺灣的男生,有的是電機系、有的打籃球,個兒高大,但沒一位敢追她。有一天我問這位來自新加坡的男生:「你
比他矮一個頭,你怎敢追她?」他說:「我雖然長得瘦小,但我認為我很高大。」
為這件事,我體會很大,人不是外在的你,乃是裡面的你,為何很多人可以做到平常外面人以為他做不到的事。在
大學時,我看見漂亮女孩便發抖,緊張,不敢去追,回頭想想,如果那時我理直氣壯追她,我認為我英俊、我認為
我高大,我就是要追你嘛!你怎麼看我是你的事,「我們為何不能看自己是很高很大呢?」
再講講日月光的事,我剛到日月光時,大家看我是新人,別人都在日月光二十多年了,都是皇宮侍衛、御前侍衛,
告誡我「最好乖乖做你的事」。但從一開始,我就認為有一天我會做他們的老闆,我與他們相處的很好。我把自己
想的很高、很大。今天在職場上,你為何不能把自己想的很高、很大呢?你為何不能當工研院的院長?你為何不能
創業?你為何不能做一個大的研究計劃?如果一開始就說:「我不行,我不行,」那你就是一開始就把自己打敗
了。
我並不比別人聰明,並不比別人運氣好,我只是日以繼夜的加倍努力。今日公司全球營運歸我管,一年做30 萬哩
的飛機,常送聯航的免費票給人,人家很高興以為是免費,其實是我用屁股坐來的。為何如此飛?如此忙碌當中,
仍要撥出兩小時與你們談,因為你們的背景,我需要與你們談。你們心中所想的,有時講不出來,這是臺灣教育體
系出來的人講不出來的。我今日不講,我會後悔,我講了,也許十年後,你們中間有些人會請我吃飯。
Kindergarten Basics
這是一本書,是一位傳教士寫的,他說我們人生所有需要學的事在幼稚園時就學到了。
◆ 所有東西要分享(Share everything)
◆ 玩遊戲要公平(Play fair)
◆ 不要打人(Don't hit people)
◆ 物歸原位(Put things back where you found them)
◆ 自己弄髒的,自己收拾乾淨(Clean up your own mess)
◆ 不要拿別人的東西(Don't take things that aren't yours)
◆ 傷到別人要道歉(Say sorry when you hurt somebody)
◆ 走在外面時要注意交通,要手牽手,走在一起(When you go out into the world、watch out for
traffic、hold hands、and stick together)
Food for Thought
「We know what we are、but know not what we may be.」 ─William Shakespeare
「Always bear in mind that your own resolution to success is more important than any other one
thing.」─Abraham Lincoln
「The time is always right to do what is right.」 ─Martin Luther King
「Whether you think you can do or think you can't,you're right.」 ─Henry Ford
你是你,把完整的你、無限的你活出來,一個人最悲慘的事就是上帝、祖宗、父母給你的東西,你只活了三分之
一,你對不起上帝、祖宗、父母。我認為我自己將會成為日月光的營運長,日月光將會是一個好公司,這是我對自
己的期許,為何不敢去想、不敢去做呢?
--- 本郵件來自HiNet WebMail ---
值得花一些時間仔細閱讀的好文章
miao
無限的你 (The Unlimited You)
吳田玉博士對工研院菁英團演講文
今日我們來討論三件事:
Who are you?
The Unlimited You,
Food for Thought
Who are you?
你是誰?當我們去任何一個會議時,人家會問你是誰?要你自我介紹。一般人往往交換名片,其實這個名片介紹你
的只是一個 job,並不是你,但因只有兩秒鐘介紹也只好如此,沒關係,但三十分鐘後,人家記得你什麼呢?所以
你腦中必須要有一個故事來介紹你自己,這是要點,要讓別人對你印象深刻。
你知道你是誰嗎?以我為例,我今年48歲,小學時,爸爸要我這樣介紹自己,我是吳田玉,將來要進大同中學、建
中、臺大,要留學拿博士。30歲時,我拿了博士,有一天我問自己拿博士幹什麼?有何意義?後來我在 IBM工作,
我有很多專利,我年年得獎,但我問自己我為何要做專利?到新加坡後,賺了一筆錢,我又在問我自己是誰?今天
在日月光,我還在問自己這個問題。「這個工作真的是我喜歡的嗎?」要探討這個問題,解決了後,接下來的問題
就不是那麼大。
The Unlimited You
臺灣教育是個極端矛盾的教育,我母親每天與人介紹她兒子多聰明、她女兒多漂亮,但當我拿個99分回去,我媽就
打我;我說我考第一名,我媽說他不管我第一名、第二名,但就是打我99分。我媽在同事面前就說:「我兒子很
笨」,可是我不在時,她就說她兒子多聰明。臺灣的父母如此、老師如此、長官也如此,在背後稱讚,但不在當面
稱讚。很少有人在會議中誠心稱讚對方,說「你的確比我高明」,對同事、對屬下、對老闆都要常當面的稱讚。你
說我太太只會生小孩,其他都不會,你的婚姻能存在多久?
我們從小所受的教育是很受限制的,我小學六年級騎腳踏車去遠足,我媽不讓我去,她說萬一我發生什麼事,她怎
麼活?這話你一定聽的很多,父母說、妻子也說。臺灣的教育是:你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做,因為你還沒長大、
你還沒成熟、你會被騙。但在美國的教育就是將小孩放出去,像野狗一樣,可是能活著回來的就很厲害。所以在臺
灣兩個極端式的教育就把我們局限在框框裡。今天我要跟你們說的是「你們不是研發的人,你一定要從研發為基礎
走出你的路,因為你是無限的你,你不是只有研發的你。」
Food for Thought
我常看書及節錄一些東西,看看前人講的話常給我一些啟迪。以前看孟子「吾日三省吾身」,我不明白,現在我天
天做這件事。我每天待人接物,常反省自己是否講錯話?做錯事?這些錯有些很微小,不仔細想就不知道。舉例來
說,你有沒有發現你對某些人喜歡,對某些人不喜歡,你喜歡某些餐廳(也許那餐廳又貴又遠)、你不喜歡某些餐廳
(縱然那餐聽又便宜又好吃)。因為,當你與那人接觸時,已經在所做的事情之前預先加了正號或是負號。各位都有
交女朋友的經驗,有些女孩子又漂亮,家中又有錢,又有修養,皮膚又白,但你就是不喜歡她,或她就是不喜歡
你。有時那個男孩又矮又胖又醜,太太卻很漂亮,為什麼?因為這個女孩子或男孩子在那個關鍵時刻,做了一件對
的事,於是在所有的事情前面被加了正號或是負號。所以,「我如何待人接物,讓我所有以後的事情都加上正
號?」
一個最淺顯的例子,你看見一個女孩,「喂,妳好像胖了?」那妳以後都是負號了,這是很簡單的道理。有人無法
見到別人的好,例如孔雀開屏時,你要因為美麗而多稱讚,不要跑到後面去說:「屁股上沒毛」。一個工程師花了
三年做了一個研究報告,你跑去說那個數字不對、那個符號不對。人家在向你陳述一件事情時,你不要在雞蛋裡挑
骨頭,不要見樹不見林,不要做一些事在所有的事情上面加一個負號。所以要常常反省自己。
Who are you?
■ You only have two things: Talents and Time
■ Most of us know what we are not good at; Only few of us know what we are
good at
■ Explore your talents
■ Leverage All of your talents
■ Be focus
你只有兩件事,時間與 Talents。時間是個不定數,也可以說是定數。人能活多久自己不知道,但 Talents,父母
生下你,IQ已定,但IQ可以改進,IQ可以隨著教育而增加,而唸書又是用時間來換取的,金錢、愛情、家庭與事業
都是用時間來換取的,所以,你的 Talents無法改變,但卻可以增進;時間的長短你無法改變,但你能改變的是時
間的利用。今天這一個半鐘頭的演講,我可以講風花雪月,我也可以講心中的話,我可以這麼用,也可以那麼用。
我們中間大部份的人知道自己的缺點,知道自己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做,對於自己的優點卻知之甚少。你知道自
己多少呢?要把你的優點顯示出來。有一本書上說,人有十三個 Talents,運動、語言、藝術細胞、購物、IQ、品
味..等都是。我第一次看這本書很震驚,才知 Mobility 也是Talent。我從臺灣來美,兩個箱子,這是一個
mobility,我能來美國,又去英國、義大利、新加坡,現在在加州,並非很多人能這樣,這需要身體要好、家庭要
支援、環境要許可。今天有兩個人,智、賢程度都一樣,『現在要你去美國, 誰可以立刻走? 』這就是
mobility。Talents 並非與生俱來,乃是leverage了所有身邊的人、事、物的關係而來。
大家看看自己有那些 Talents?希望你能全力使用上,例如三人賽車,一個人的車有四個引擎,全開,一個人的車
有八個引擎,只開了三個,一個人的車有十二個引擎,只有開兩個引擎,誰贏?你的十二個引擎,你開了幾個?
「要專心」(Be Focus),基本上 Focus與 Mobility、Talent 並不相違背。我媽從小就告訴我「唸書要專心」,臺
灣的教育也是如此,要我們做事「專心」,但「專心」與人生的選擇有關係嗎?選擇做這個,我專心做這個,但難
道我要一輩子做這件事嗎?我的才華就是一輩子在這裡做研究嗎?我的 Talents,我旁邊同事的 Talents,能合起
來多開幾個引擎,或我一個人獨力完成?
管理階層就是有辦法使別人願意一同來幫你完成一件大事?人家為何來聽你的?管理幾個人與管理幾萬人的道理是
一樣的,就在於你的領導風格。臺灣許多主管一直是「為何你這麼笨, 我這麼聰明」,這樣就永遠無法用人,應
該反過來,「為何我這麼笨,你這麼聰明?」你愈推崇別人,別人會從心裡尊崇你。對太太也是如此。這其中的道
理自己去想。
Explore the Unlimited You
■Collecting marbles
--In every job, there is a marble
--Dedication makes marbles brighter
--Count your marbles
--Paint YOUR picture with ALL YOUR marbles
■Define your job
--Job should utilize all your marbles
--Job should give you more marbles
■Make friends,a lot of friends
--Be wise sometimes, be foolish sometimes
--Show your strength, your weakness too
小時候聽一個故事,有一個撿石頭的女孩,要挑大石頭,挑來挑去,挑到一個小石頭。我今天要講不一樣的角度,
任何一個工作,就如一個彈珠,你花的功夫愈多,愈專心,撿到的彈珠就愈大。但這只是一個顏色,紅的就是紅
的,黃的就是黃的。若能想法與別人合作,這又是一個顏色的彈珠,你若能出國或是跨部會,這又是一個不一樣顏
色的彈珠。二十年以後,你的口袋有很多彈珠,有幾件事情你要做,第一件事就是你要常去算你口袋中有多少彈
珠?一般人是彈珠拿到了以後,放入櫃中不去看,再找尋新的彈珠。尤其我們學工程師出身的人有很多人常喜歡挑
戰自己的短處,而不去加強自己的長處。譬如說你炒菜炒得很好,我已會了,卻去學高爾夫球,會了又學其他的,
我說要常常溫故而知新,把炒菜炒的更好,把高爾夫打的更好,然後把這些加在一起,創造我今天的Job。
一次在繪畫之訓練課,有一個人只有紅色,他畫了一匹馬,好像徐悲鴻的馬一樣漂亮,還有一個人不太會畫,但他
有三種顏色,畫出來也是不錯,我的意思是說,你不需要是全世界最聰明的人,可是當你有很多彈珠,並且知道會
利用這些彈珠,你就能成就不一樣的事情。三種顏色、六種顏色、十種顏色畫出來的畫與兩種顏色畫出來的畫是不
一樣的。
我在讀台大的時候,也在做家教,一個月三千元,很不錯,一個星期教兩場,一場四個鐘頭。有一天突發其想,想
看看有沒有別的方式去賺錢,就跑去公館賣黑棗,當時大陸棗禁止進口,我們就拿到了賣韓國棗的許可,到迪化街
賣,那時兩個晚上就賣三千元。而我隔壁攤位老闆,沒讀過書,生意好的一塌糊塗。但當時同學都在當家教,擺地
攤的有幾人?我當時的情況是不可能去做生意的,但這幾個做生意的經驗印象很深,也許當時我就喜歡做生意了,
我與來買東西的太太小姐打成一片,覺得很好玩。
我走了那一大段路,學士、碩士、博士、教授、研發,最後還是來做生意了。你們到了這個年紀了,初中、高中、
大學、研究所下來,多多少少已經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了。但你有沒有能夠把自己真正喜歡的發揮出來?因為你的
父母、妻子、長官、同事、指導教授告訴你怎麼走。各位立志做研發,我恭喜你,但若心中有不一樣的火就要讓它
燃燒起來。你們是臺灣工研院研究的骨幹,若只能墨守成規,臺灣沒希望,我希望你們要變成領導,格局要大,什
麼事也能做,什麼事也敢想,臺灣教育出來的人太守本份,對自己本份,對事業本份,對公司本份,那這個國家就
很本份,我們不是要守本份的人,我們要的是做大事的人。
廣結善緣,多去瞭解別人,最重要的是多去瞭解別人所做的事對你有何幫助?我們基本上就是不喜歡去謝謝別人,
去稱讚別人。謝謝別人不一定是要請吃飯,有時簡單的拍拍肩膀,做主管的面對默默耕耘的部下,謝謝他們,平時
不講,但心中都知道。你面對太太每天的做飯洗衣,為你燙出筆挺的襯衫,你有謝謝嗎?從夫妻的角色你可以學到
很多來對待你的同事。
有小孩的人尤其能瞭解,一般人對孩子稱讚的多,小孩會叫個爸爸媽媽,你就高興的稱讚:「真聰明」,你為何不
把對孩子的慷慨稱讚分給妻子、同仁與部屬呢?另外一件事是交朋友時,不能一直是太聰明。一個人若太聰明就會
交不到朋友,若太笨,也會交不到朋友,有時要聰明,有時要笨,而何時該聰明?何時該笨?這就是智慧。有人就
是人緣好,人緣好的人絕不是笨人,他知道何時表現聰明、何時表現笨拙一些,他有這個智慧。
當主管的人,你若不對部屬說謝謝,不對部屬說我需要你,你們就不會有共生的關係。若你對太太說她除了會生孩
子外,什麼都不會,你們就不會有共生的關係。對客戶、對合作夥伴,都要形成共生的關係,自己的缺點要能顯示
出來。你為何喜歡狗?狗很忠實,你一回家,狗就搖著尾巴熱情撲上來迎接你,有一件事我要告訴你,狗對你好,
第一件事是搖尾巴,第二件事他會翻過身來把全身最脆弱的部份給你,就是牠的肚子。你打牠也可以,但會打死牠
喲!一般人就會去摸摸牠。
我們有多少人能夠瞭解當狗的藝術呢?第一是搖尾巴,第二是公開自己的缺點。一般人是這樣想:「喂!我是博
士,你是碩士,你是那裡的碩士?是臺灣的碩士嗎?還是美國的?德國的?是那個學校的?」「我在這個行業裡是
權威…等」,知道人為何喜歡嬰兒、小孩嗎?要知道人緣好,要當領導就要讓人知道我的缺點在那裡?我需要別人
幫助我。
Explore the Un-limited You
■Expand your knowledge space
--Read books --Conversation
--GQ (Newspaper、Movie、Comics、ANYTHING)
■Positive thinking
--Motivational speech
--Think big and think tall
■Focus
--Time is the only asset you cannot afford wasting
一定要唸書,要多唸書,什麼書都要唸。要多與人講話(conversation)。人都知道IQ、知道EQ,但你知道GQ嗎?GQ
就是天上的事他知道一半,地上的事他全知道,這種朋友就是「友直、友諒、友多聞」的第三種「友多聞」。我希
大家儘量培養你的GQ。電影要多看,我很喜歡看電影,看電影讓我瞭解那種文化中的有趣的事;我也喜歡看小說,
在飛機上我若不想睡的隉A不是看小說就是看電影。我與客戶交談的時候,大家最喜歡談的第一就是新聞,昨天發
生什麼事,今天發生什麼事,第二談的就是醫療,大家都怕死,這個年紀了,大家身上多少都有一點小毛病,如果
你能提供養生之道,為朋友的痛風提供一些醫療的資訊,吃什麼?喝什麼?你就贏得一份友誼。我請問大家,這種
知識你在台大學過嗎?在工研院學過嗎?
你若沒有IQ、EQ、GQ,今天很難在這個社會中做大事。我今天在這裡向你們演講,搏命演出,主要希望把層次拉
高,希望你們不單是只做研究,也要把眼光放遠,要做大事。有人說我講這些話是打高砲,我無所謂,今日大家全
部陣亡,我認了,但今日你們中間有一位起來做大事了,我就賺了,而且是大賺了,一個國家、一個公司真正的領
袖有一個、兩個就行了。我講這話,是希望你們的生活態度要改變,你們沒變成leader,你們手下的人變成
leader,我就賺了。
「也許你會說,這事我做不到,」我不是要你今日就做到,我跌跌撞撞,真正想事情是28、29 歲,我想了20年,
今日才在講,並且還在想,諸位也至少要20年的功夫,但有些事情是20 年後想的事,有些卻是今天就可以想的
事。譬如今日回去在車上,你就可以想:「我是誰?與我共生食物鏈的人是誰?我如何與他們相處?」
我向各位講的保證各位是第一次聽到,因為是我自己想的。但是坊間有很多motivation的書或是演講,我鼓勵大家
多看、多聽,因為有潛移默化的功效,每天都在想我多偉大,有talents,自然心想事成。我第一次接觸
motivation 的書,是一位同仁對我很好,他給一套tape,要我在車上聽,我心想:「你簡直是吃我豆腐嘛!還不
是傳教那一套。」可是我一聽就上癮了,我給別人聽,我自己後來聽了十幾套,我的生命從那時開始改變。我開始
想很多的事,你們要多聽,講的人一定是從他生命中體會出來的道理,你多聽了,也可以理出自己的一套,不要吝
嗇與人分享,分享愈多,自己心理建設也愈好。
要想像自己很高大。我在研究所唸書的時候,有一位來自新加坡的優秀同學,又瘦又小,卻去追來自臺灣一位聰
明、漂亮、兇悍、英文好、個兒高的女同學,雖然沒追成功,但他們也成了好朋友,一起吃飯、看電影。當時來自
臺灣的男生,有的是電機系、有的打籃球,個兒高大,但沒一位敢追她。有一天我問這位來自新加坡的男生:「你
比他矮一個頭,你怎敢追她?」他說:「我雖然長得瘦小,但我認為我很高大。」
為這件事,我體會很大,人不是外在的你,乃是裡面的你,為何很多人可以做到平常外面人以為他做不到的事。在
大學時,我看見漂亮女孩便發抖,緊張,不敢去追,回頭想想,如果那時我理直氣壯追她,我認為我英俊、我認為
我高大,我就是要追你嘛!你怎麼看我是你的事,「我們為何不能看自己是很高很大呢?」
再講講日月光的事,我剛到日月光時,大家看我是新人,別人都在日月光二十多年了,都是皇宮侍衛、御前侍衛,
告誡我「最好乖乖做你的事」。但從一開始,我就認為有一天我會做他們的老闆,我與他們相處的很好。我把自己
想的很高、很大。今天在職場上,你為何不能把自己想的很高、很大呢?你為何不能當工研院的院長?你為何不能
創業?你為何不能做一個大的研究計劃?如果一開始就說:「我不行,我不行,」那你就是一開始就把自己打敗
了。
我並不比別人聰明,並不比別人運氣好,我只是日以繼夜的加倍努力。今日公司全球營運歸我管,一年做30 萬哩
的飛機,常送聯航的免費票給人,人家很高興以為是免費,其實是我用屁股坐來的。為何如此飛?如此忙碌當中,
仍要撥出兩小時與你們談,因為你們的背景,我需要與你們談。你們心中所想的,有時講不出來,這是臺灣教育體
系出來的人講不出來的。我今日不講,我會後悔,我講了,也許十年後,你們中間有些人會請我吃飯。
Kindergarten Basics
這是一本書,是一位傳教士寫的,他說我們人生所有需要學的事在幼稚園時就學到了。
◆ 所有東西要分享(Share everything)
◆ 玩遊戲要公平(Play fair)
◆ 不要打人(Don't hit people)
◆ 物歸原位(Put things back where you found them)
◆ 自己弄髒的,自己收拾乾淨(Clean up your own mess)
◆ 不要拿別人的東西(Don't take things that aren't yours)
◆ 傷到別人要道歉(Say sorry when you hurt somebody)
◆ 走在外面時要注意交通,要手牽手,走在一起(When you go out into the world、watch out for
traffic、hold hands、and stick together)
Food for Thought
「We know what we are、but know not what we may be.」 ─William Shakespeare
「Always bear in mind that your own resolution to success is more important than any other one
thing.」─Abraham Lincoln
「The time is always right to do what is right.」 ─Martin Luther King
「Whether you think you can do or think you can't,you're right.」 ─Henry Ford
你是你,把完整的你、無限的你活出來,一個人最悲慘的事就是上帝、祖宗、父母給你的東西,你只活了三分之
一,你對不起上帝、祖宗、父母。我認為我自己將會成為日月光的營運長,日月光將會是一個好公司,這是我對自
己的期許,為何不敢去想、不敢去做呢?
--- 本郵件來自HiNet WebMail ---
11 種細節 帶出快樂的孩子
Dear friends:
簡單的想法重複地使用
重點在最後那幾句囉
嘿!別直接跳過去喔~~
miao
11 種細節 帶出快樂的孩子
研究發現,快樂的孩子擁有一些共同的特質,包括
較有自信、樂觀、有自制力。
我們整合專家意見,提供 11 個訣竅,讓你養育出一個快樂的孩子!
1.. 給孩子隨性玩耍的時間,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規則:
美國兒童教育學者湯姆斯.阿姆斯壯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計劃性的活動,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更為健康有益。
父母要避免將孩子的時間塞滿各種活動、課程。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無所事事,隨性玩耍的時間。唯有這樣
才能讓他們的想像力無拘無束的發揮,讓他們可以悠閒的看蜘蛛織網、研究螢火蟲如何發光,以他們自然的速度
去探索他們所好奇的世界。也許, 有時你也該放慢你的腳步,拋開你的行程表,跟著孩子的節奏享受生活。
2. 教導他關懷別人:
快樂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與別人有某些有意義的連結,了解到他對別人的意義。要發展這種感覺,可以幫助
孩子多與他人接觸。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舊玩具,和他一起捐給慈善團體,幫助無家可歸的孩子。也可以
鼓勵孩子在學校參與一些義工活動。 專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齡,都能從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獲得快樂。並養
成喜歡助人的習慣。
3. 鼓勵他多運動:
陪你的孩子玩球、騎腳踏車、游泳 …… ,多運動不但可以鍛鍊孩子的體能,也會讓他變得更開朗。 保持動態生活
可以適度紓解孩子的壓力與情緒,並且讓孩子喜歡自己,擁有較正面的身體形象,並從運動中發現樂趣與成就
感。
4. 笑口常開:
常和孩子說說笑話、一起編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開懷大笑,對你和孩子都有益處。 光是大笑,就是很好
的運動。
5. 有創意的讚美:
當孩子表現很好時,不要只是說:「很好。」 讚美要具體一些,說出細節,指出有哪些地方讓人印象深刻,或是
比上次表現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動跟警衛伯伯說早安,真的很有禮貌。」 不過,讚美時也要注意,不要養
成孩子錯誤的期待。有些父母會用禮物或金錢獎賞孩子,讓孩子把重點都放在可以獲得哪些報酬上,而不是良好
的行為上。 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發現,完成一件事情所帶來的滿足與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質報酬來獎賞他。
6. 確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飲食,不僅讓孩子身體健康,也能讓孩子的情緒較穩定。 不論是正餐或點心,儘量遵循健康原則,例如:
低脂、低糖、新鮮、均衡的飲食。
7. 激發他內在的藝術天份:
雖然科學家已證實沒有所謂的「莫札特效應」,但是多讓孩子接觸音樂、美術、舞蹈等活動,依然可以豐富孩子
的內心世界。 專家發現,當孩子隨音樂舞動、或是拿著畫筆塗鴉,其實都是孩子在抒發他內在世界、表達情感的
方法。 孩子喜歡畫畫、跳舞或彈奏音樂,也會對自己感到比較滿意。
8. 常常擁抱:
輕輕一個擁抱,傳達的是無限的關懷,是無聲的「我愛你」。 研究發現溫柔的撫觸擁抱,可以讓早產兒變得較健
康、較活潑,情緒也較穩定。對於大人而言,擁抱也能讓人減輕壓力,撫平不安的情緒。
9. 用心聆聽:
沒有什麼比用心聆聽更能讓孩子感受到被關心。 想要當個更好的傾聽者嗎?不要只用一隻耳朵聽,當孩子對你說
話時,儘量停下你手邊正在做的事情,專心聽他講話。 要耐心聽孩子說完話,不要中途打斷、急著幫他表達或是
要他快快把話說完,即使他所說的內容你已經聽過許多遍了。陪孩子去上學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覺時,是最佳的
傾聽時刻。
10. 放棄完美主義:
我們都期望孩子展現出他最好的一面,可是有時候太過急切糾正或改善他們的表現,例如,嫌棄他們沒把桌子擦
乾淨,乾脆自己再擦一遍;或是糾正他們一定要把東西擺到一定位置。 事事要求完美,會減弱孩子的自信心與不
怕犯錯的勇氣。 下次當你忍不住想要參一腳,急著幫孩子把事情做的更好時,不妨先想想看:「這件事跟健康或
安全有關嗎?」「想像 10 年之後,這件事還有這麼嚴重嗎?」如果答案是No ,那麼就放手讓孩子去做吧。
11. 教導他解決問題:
從學會繫鞋帶到自己過馬路,每一步都是孩子邁向更獨立的里程碑。 當孩子發現他有能力解決面對的問題,就能
帶給他們快樂與成就感。
其實上述的特質我們都應該擁有 ,以身作則 ,才能教給孩子 ,不是嗎?
--- 本郵件來自HiNet WebMail ---
簡單的想法重複地使用
重點在最後那幾句囉
嘿!別直接跳過去喔~~
miao
11 種細節 帶出快樂的孩子
研究發現,快樂的孩子擁有一些共同的特質,包括
較有自信、樂觀、有自制力。
我們整合專家意見,提供 11 個訣竅,讓你養育出一個快樂的孩子!
1.. 給孩子隨性玩耍的時間,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規則:
美國兒童教育學者湯姆斯.阿姆斯壯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計劃性的活動,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更為健康有益。
父母要避免將孩子的時間塞滿各種活動、課程。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無所事事,隨性玩耍的時間。唯有這樣
才能讓他們的想像力無拘無束的發揮,讓他們可以悠閒的看蜘蛛織網、研究螢火蟲如何發光,以他們自然的速度
去探索他們所好奇的世界。也許, 有時你也該放慢你的腳步,拋開你的行程表,跟著孩子的節奏享受生活。
2. 教導他關懷別人:
快樂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與別人有某些有意義的連結,了解到他對別人的意義。要發展這種感覺,可以幫助
孩子多與他人接觸。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舊玩具,和他一起捐給慈善團體,幫助無家可歸的孩子。也可以
鼓勵孩子在學校參與一些義工活動。 專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齡,都能從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獲得快樂。並養
成喜歡助人的習慣。
3. 鼓勵他多運動:
陪你的孩子玩球、騎腳踏車、游泳 …… ,多運動不但可以鍛鍊孩子的體能,也會讓他變得更開朗。 保持動態生活
可以適度紓解孩子的壓力與情緒,並且讓孩子喜歡自己,擁有較正面的身體形象,並從運動中發現樂趣與成就
感。
4. 笑口常開:
常和孩子說說笑話、一起編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開懷大笑,對你和孩子都有益處。 光是大笑,就是很好
的運動。
5. 有創意的讚美:
當孩子表現很好時,不要只是說:「很好。」 讚美要具體一些,說出細節,指出有哪些地方讓人印象深刻,或是
比上次表現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動跟警衛伯伯說早安,真的很有禮貌。」 不過,讚美時也要注意,不要養
成孩子錯誤的期待。有些父母會用禮物或金錢獎賞孩子,讓孩子把重點都放在可以獲得哪些報酬上,而不是良好
的行為上。 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發現,完成一件事情所帶來的滿足與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質報酬來獎賞他。
6. 確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飲食,不僅讓孩子身體健康,也能讓孩子的情緒較穩定。 不論是正餐或點心,儘量遵循健康原則,例如:
低脂、低糖、新鮮、均衡的飲食。
7. 激發他內在的藝術天份:
雖然科學家已證實沒有所謂的「莫札特效應」,但是多讓孩子接觸音樂、美術、舞蹈等活動,依然可以豐富孩子
的內心世界。 專家發現,當孩子隨音樂舞動、或是拿著畫筆塗鴉,其實都是孩子在抒發他內在世界、表達情感的
方法。 孩子喜歡畫畫、跳舞或彈奏音樂,也會對自己感到比較滿意。
8. 常常擁抱:
輕輕一個擁抱,傳達的是無限的關懷,是無聲的「我愛你」。 研究發現溫柔的撫觸擁抱,可以讓早產兒變得較健
康、較活潑,情緒也較穩定。對於大人而言,擁抱也能讓人減輕壓力,撫平不安的情緒。
9. 用心聆聽:
沒有什麼比用心聆聽更能讓孩子感受到被關心。 想要當個更好的傾聽者嗎?不要只用一隻耳朵聽,當孩子對你說
話時,儘量停下你手邊正在做的事情,專心聽他講話。 要耐心聽孩子說完話,不要中途打斷、急著幫他表達或是
要他快快把話說完,即使他所說的內容你已經聽過許多遍了。陪孩子去上學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覺時,是最佳的
傾聽時刻。
10. 放棄完美主義:
我們都期望孩子展現出他最好的一面,可是有時候太過急切糾正或改善他們的表現,例如,嫌棄他們沒把桌子擦
乾淨,乾脆自己再擦一遍;或是糾正他們一定要把東西擺到一定位置。 事事要求完美,會減弱孩子的自信心與不
怕犯錯的勇氣。 下次當你忍不住想要參一腳,急著幫孩子把事情做的更好時,不妨先想想看:「這件事跟健康或
安全有關嗎?」「想像 10 年之後,這件事還有這麼嚴重嗎?」如果答案是No ,那麼就放手讓孩子去做吧。
11. 教導他解決問題:
從學會繫鞋帶到自己過馬路,每一步都是孩子邁向更獨立的里程碑。 當孩子發現他有能力解決面對的問題,就能
帶給他們快樂與成就感。
其實上述的特質我們都應該擁有 ,以身作則 ,才能教給孩子 ,不是嗎?
--- 本郵件來自HiNet WebMail ---
美國一百七十位百萬富翁的致富祕訣
美國一百七十位百萬富翁的致富祕訣
中央社
美國最近有一本新書,甫上市就引起市場矚目,書名是「成為百萬富翁的八個步驟」,作者有系統訪問調查了美國
一百七十位百萬富翁,從他們的致富經驗中,歸納出這本人人都可實踐,晉身七位數身價的行動手冊。 這本書的
作者查理斯.卡爾森,美國讀者對他並不陌生,過去幾年來他寫的幾本股市投資的書,都曾高居紐約時報暢銷書排
行榜前十名,無怪乎卡爾森的最新力作,一上市就掀起熱烈反應。卡爾森的這本新書,不是作者自己天馬行空的幻
想,而是他實際向美國一百七十位百萬富翁進行調查,從他們的經驗中歸納出來的致富祕訣,全書讀來趣味盎然,
令人躍躍欲試。卡爾森說,百萬富翁的八個行動步驟,分別是:
第一步、現在就開始投資:
美國六成以上的人,連百萬富翁的第一步都還未邁出。每個人都有一堆理由,但其實都只是自己在找藉口。「沒錢
投資?」:卡爾森建議立即將收入中的百分之十到二十五強迫自己用於投資;「沒時間投資?」:何不立即減少看
電視的時間,把精力花在學習投資理財知識上;「擔心股價太高?」:別忘了股價永遠會有新高。
第二步、訂定目標:
這個目標不論是準備好小孩子的研究所學費、買新房子或五十歲以前金錢無虞地退休,任何目標都可以,但必須要
訂個目標,全心去達成。
第三步、把錢花在買股票或股票基金:
「買股票能致富,買政府公債只能保住財富」。百萬富翁的共同經驗是:別相信那些黃金、珍奇收藏品等玩意兒,
把心放在股票上,這是建立財富的開始。從長期趨勢來看,股票每年平均報酬率是百分之十一、政府公債則略高於
百分之五,如果一九二五年投資一千美元買股票,一九九八年已值二百三十五萬美元,買股票的道理再明顯不過。
第四步、先求一壘安打 :
棒球選手如果只想打全壘打,其結果是被三振的機率會高於只想擊出安打的球員,股市投資的道理亦同。百萬富翁
並不是因為投資高風險的股票或基金而致富,他們投資的是一般的績優股或基金。
第五步、每月固定投資:
投資必須成為習慣,成為每個月的功課,不論投資金額多小,只要做到每月固定投資,就足以使你超越美國三分之
二以上的人,因為他們永無止盡消費,到老才想到投資。
第六步、買了要抱住,還要再抱住:
調查顯示,四分之三的百萬富翁買股票或基金至少持有五年以上,將近四成的百萬富翁持有十年以上。股票或基金
買進賣出頻繁,不僅冒險,還得付高額資本利得稅、交易費、佣金等,「交易越多不會使你致富」。
第七步、把國稅局當投資夥伴,善用之:
厭惡國稅局並不是建設性的思維,把國稅局當成自己的投資夥伴,注意新稅務規定,善於利用免稅投資理財工具,
使國稅局成為你致富的助手,才是正面做法。
第八步、限制財務風:
險百萬富翁大多過很乏味的生活,他們不愛換工作、只結一次婚、不生一堆孩子、通常不搬家、買股票抱住五年以
上,生活沒有太多意外或新鮮,可是穩定性卻是他們的共同特色。
卡爾森的書中最後舉了一位百萬富翁的例子。這位富翁年薪從未超過四萬六千美元,沒有繼承大筆遺產,有妻兒要
照顧,他就像是你我每天到超級商店遇到的平凡人,但他持之以恆力行上述八個步驟,百萬富翁只是他得到的報償
之一罷了。
.
中央社
美國最近有一本新書,甫上市就引起市場矚目,書名是「成為百萬富翁的八個步驟」,作者有系統訪問調查了美國
一百七十位百萬富翁,從他們的致富經驗中,歸納出這本人人都可實踐,晉身七位數身價的行動手冊。 這本書的
作者查理斯.卡爾森,美國讀者對他並不陌生,過去幾年來他寫的幾本股市投資的書,都曾高居紐約時報暢銷書排
行榜前十名,無怪乎卡爾森的最新力作,一上市就掀起熱烈反應。卡爾森的這本新書,不是作者自己天馬行空的幻
想,而是他實際向美國一百七十位百萬富翁進行調查,從他們的經驗中歸納出來的致富祕訣,全書讀來趣味盎然,
令人躍躍欲試。卡爾森說,百萬富翁的八個行動步驟,分別是:
第一步、現在就開始投資:
美國六成以上的人,連百萬富翁的第一步都還未邁出。每個人都有一堆理由,但其實都只是自己在找藉口。「沒錢
投資?」:卡爾森建議立即將收入中的百分之十到二十五強迫自己用於投資;「沒時間投資?」:何不立即減少看
電視的時間,把精力花在學習投資理財知識上;「擔心股價太高?」:別忘了股價永遠會有新高。
第二步、訂定目標:
這個目標不論是準備好小孩子的研究所學費、買新房子或五十歲以前金錢無虞地退休,任何目標都可以,但必須要
訂個目標,全心去達成。
第三步、把錢花在買股票或股票基金:
「買股票能致富,買政府公債只能保住財富」。百萬富翁的共同經驗是:別相信那些黃金、珍奇收藏品等玩意兒,
把心放在股票上,這是建立財富的開始。從長期趨勢來看,股票每年平均報酬率是百分之十一、政府公債則略高於
百分之五,如果一九二五年投資一千美元買股票,一九九八年已值二百三十五萬美元,買股票的道理再明顯不過。
第四步、先求一壘安打 :
棒球選手如果只想打全壘打,其結果是被三振的機率會高於只想擊出安打的球員,股市投資的道理亦同。百萬富翁
並不是因為投資高風險的股票或基金而致富,他們投資的是一般的績優股或基金。
第五步、每月固定投資:
投資必須成為習慣,成為每個月的功課,不論投資金額多小,只要做到每月固定投資,就足以使你超越美國三分之
二以上的人,因為他們永無止盡消費,到老才想到投資。
第六步、買了要抱住,還要再抱住:
調查顯示,四分之三的百萬富翁買股票或基金至少持有五年以上,將近四成的百萬富翁持有十年以上。股票或基金
買進賣出頻繁,不僅冒險,還得付高額資本利得稅、交易費、佣金等,「交易越多不會使你致富」。
第七步、把國稅局當投資夥伴,善用之:
厭惡國稅局並不是建設性的思維,把國稅局當成自己的投資夥伴,注意新稅務規定,善於利用免稅投資理財工具,
使國稅局成為你致富的助手,才是正面做法。
第八步、限制財務風:
險百萬富翁大多過很乏味的生活,他們不愛換工作、只結一次婚、不生一堆孩子、通常不搬家、買股票抱住五年以
上,生活沒有太多意外或新鮮,可是穩定性卻是他們的共同特色。
卡爾森的書中最後舉了一位百萬富翁的例子。這位富翁年薪從未超過四萬六千美元,沒有繼承大筆遺產,有妻兒要
照顧,他就像是你我每天到超級商店遇到的平凡人,但他持之以恆力行上述八個步驟,百萬富翁只是他得到的報償
之一罷了。
.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