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Audio Widget

Wednesday, October 31, 2007

OLPC新消息,一則以喜,一則...

節錄from: http://chinese.engadget.com/


今天OLPC有個好消息,也有個...不知算不算壞的消息。好的先上吧!今天烏拉圭終於正式對OLPC下了一張100,000台XO的訂單,並表示如果狀況良好,2009年也許會再加碼200,000台。雖然之前我們已經知道OLPC打贏Classmate PC的消息,不過訂單沒入口袋總讓人有點不放心嘛。恭喜OLPC談成第一筆大生意囉!

好,喜報完了,另一個消息則是OLPC創辦人老尼傳來的,他今天又很高興的宣布「OLPC和微軟是好朋友!」,他表示很久以前OLPC和微軟就有一起合作, 「OLPC不會因為跟微軟合作就不叫「開放」,開放就是開放(硬體)!」哈哈,這部分您留著跟開源碼他們說去。總之,微軟已經在著手設計特殊版本的 Windows XP,也許在幾個月就會搞定。在他的演講也順便流出了一個八卦:你知道為什麼XO上會有SD插槽嗎?當然不是讓小朋友買相機存照片用的,而是因為「微軟的 系統需要多一點記憶體...」

看來,我們很快就會看到XO上面插著微軟的旗子,對吧?

Tuesday, October 30, 2007

全球百大天才 兩華人上榜

節錄from: http://www.rti.org.tw/News/NewsContentHome.aspx?NewsID=88351&t=1

一家全球諮詢公司「Creators Synetics」29日公布全球百大天才榜,入選者六成以上是英國或美國人,華人有兩人上榜,包括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黃以靜,以及中國的法輪功創始人李洪志。

  其他入榜者,包括發明網際網路的英國科學家柏納斯李、美國投資大師索羅斯、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等,而恐怖組織蓋達頭子歐薩瑪.賓拉丹,也與蓋茲平起平坐,並列第43名,令人跌破眼鏡。

   「Creators Synetics」公司今年夏天寄發電子郵件給4千名英國人,請他們提名10位心目中的天才,從收回的1,100個提名人選中挑出100人後,再邀請六位 研究創造力與創新的專家,依典範轉換、受歡迎度、知識力量、成就與文化重要性等評分,為這100名入選者排序。

榮登排行榜第32名的生物科技學家黃以靜現年60歲,1994年獲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專長為細菌學與分子生物學,並曾獲 選美國科學院醫學組院士,現為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榮譽教授,2002年起,在美國藥品研發公司「Immusol」擔任科技長職位,2006年因成功複 製愛滋病毒基因,獲頒舊金山東華醫院第33屆華裔醫學傑出人士獎。

  名列排行榜首的是柏納斯李及瑞士化學家霍夫曼,霍夫曼今年已經高齡101歲,他是迷幻藥物LSD的發明人,第3名為索羅斯,李洪志名列12,達賴喇嘛與美國導演史蒂芬史匹柏並列26。

  文學界入榜的名人有:排名第26的愛爾蘭詩人奚尼、排名第31的英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品特、58名的美國驚悚作家史蒂芬金、83名的「哈利波特」作者JK羅琳等人。

  影劇界除史蒂芬史匹柏之外,還有並列49名的美國歌手史蒂夫汪達與美國女星梅莉史翠普、58名的英國「披頭四」成員保羅麥卡尼、72名的美國導演喬治盧卡斯、以及第100名的美國導演昆汀塔倫提諾等。

Friday, October 26, 2007

令人震驚的消息,嘸蝦米發明人劉老去世!

節錄from: http://chinese.engadget.com/2007/10/26/ovff-cox-mn/#comments

剛在Ptt蝦米族樂園看到的消息,實在令人難過,嘸蝦米發明人劉重次已於九月三十日因肺癌過世(才想到我之前不久才報了一個關於線上遊戲可用嘸蝦米練習的消息,沒想到...唉)。啊...這...,對不起,筆者不知要寫什麼話,只是,當一看到這樣的消息,有點難以接受。

剛剛想要打電話去劉老的行易公司求證,但已經下班了(雖然我很希望這消息是烏龍,但網友連家祭的時間都提出來了...)


我也是使用者之一,為他默哀三分鐘!

年輕漂亮MM想嫁有錢人 金融家的回復令人拍案叫絕 (環球時報)

年輕漂亮MM想嫁有錢人 金融家的回復令人拍案叫絕 (環球時報)



一個年輕漂亮的美國女孩在美國一家大型網上論壇金融版上發表了這樣一個問題帖︰我怎樣才能嫁給有錢人?

  "我下面要說的都是心里話。本人25歲,非常漂亮,是那種讓人驚艷的漂亮,談吐文雅,有品位,想嫁給年薪
50萬美元的人。你也許會說我貪心,但在紐約年薪100萬才算是中產,本人的要求其實不高。

  這個版上有沒有年薪超過 50萬的人?你們都結婚了嗎?我想請教各位一個問題——怎樣才能嫁給你們這樣的有
錢人?我約會過的人中,最有錢的年薪 25萬,這似乎是我的上限。要住進紐約中心公園以西的高尚住宅區,年薪
25萬遠遠不夠。我是來誠心誠意請教的。有幾個具體的問題︰一、有錢的單身漢一般都在哪里消磨時光? (請列出
酒吧、飯店、健身房的名字和詳細地址。)二、我應該把目標定在哪個年齡段?三、為什麼有些富豪的妻子看起來
相貌平平?我見過有些女孩,長相如同白開水,毫無吸引人的地方,但她們卻能嫁入豪門。而單身酒吧里那些迷死
人的美女卻運氣不佳。四、你們怎麼決定誰能做妻子,誰只能做女朋友? (我現在的目標是結婚。)"——波爾斯女




下面是一個華爾街金融家的回帖︰

  "親愛的波爾斯︰我懷著極大的興趣看完了貴帖,相信不少女士也有跟你類似的疑問。讓我以一個投資專家的身
份,對你的處境做一分析。我年薪超過5 0萬,符合你的擇偶標準,所以請相信我並不是在浪費大家的時間。

  從生意人的角度來看,跟你結婚是個糟糕的經營決策,道理再明白不過,請聽我解釋。拋開細枝末節,你所說
的其實是一筆簡單的"財""貌"交易︰甲方提供述人的外表,乙方出錢,公平交易,童叟無欺。但是,這里有個致命
的問題,你的美貌會消逝,但我的錢卻不會無緣無故減少。事實上,我的收入很可能會逐年遞增.而你不可能一年
比一年漂亮。

  因此,從經濟學的角度講,我是增值資產,你是貶值資產,不但貶值,而且是加速貶值! 你現在25,在未來
的五年裡,你仍可以保持窈窕的身段,俏麗的容貌,雖然每年略有退步。但美貌消逝的速度會越來越快,如果它是
你僅有的資產,十年以後你的價值甚憂。

  用華爾街術語說,每筆交易都有一個倉位,跟你交往屬于"交易倉位"(trading position),一旦價值下跌就要
立即拋售,而不宜長期持有——也就是你想要的婚姻。聽起來很殘忍,但對一件會加速貶值的物資,明智的選擇是租
賃,而不是購入。年薪能超過50萬的人,當然都不是傻瓜,因此我們只會跟你交往,但不會跟你結婚。所以我勸你
不要苦苦尋找嫁給有錢人的秘方。
順便說一句,你倒可以想辦法把自己變成年薪50萬的人,這比踫到一個有錢的傻瓜的勝算要大。

  希望我的回帖能對你有幫助。如果你對"租賃"感興趣,請跟我聯系。"——羅波.坎貝爾(J•P•摩根銀行多種產
業投資顧問)

Thursday, October 25, 2007

轉寄: Fw: 全球資源搜尋(global sourcing)- ----我的工作不保

「全球資源搜尋」--我的工作不保



「不久的將來,世界有一半人,每天要工作12小時,另一半的人會失業。」威廉•布里吉斯《新工作潮》



台北縣的三重向來給人街道狹窄、交通擁擠的印象,這裡卻是台灣模具產業發跡的地方。從三重向外延伸到新莊、
五股、樹林,曾經聚集上萬家模具廠商,他們多半只有一個簡單的招牌,標示著某某「企業」或「實業」,甚至沒
有招牌,看來毫不起眼。但這些「鐵工廠裡的黑手」,卻是推動台灣經濟的幕後英雄。模具有「工業之母」的稱
號,沒有他們,概念再棒的產品也沒辦法大量生產。1998年,台灣模具產業的全盛時期,全省有超過3萬家模具廠
商,總產值突破600億元台幣。然而,從現在開始往後的2年,將是台灣模具業面臨的存續關頭。



第一批瀕臨生死邊緣的工作



台灣模具廠高達9成屬30人以下的小公司,「很多10人以下的小工廠會歇業,這2、3年達到高峰,」台灣區模具同
業公會副理事長、金立元科技總經理鄭坤木神情凝重地評估。鄭坤木估計,最後大約有3到4成模具廠必須關廠,以
1萬家、平均每家20名員工當作母體計算,受波及的就是6、7萬人。「這個數字只會增加,不會減少,」他說。



這是台灣眼前第一波瀕臨生死邊緣的工作。台北郊區的模具業聚落首當其衝,因為半小時車程外,桃園龜山、平鎮
的筆記型電腦大廠的生產線,今年全面宣布撤退,移向對岸。



繼更早的英業達、倫飛之後,仁寶去年底逐步縮減平鎮工廠;廣達在3月底關閉林口廠,資遣8百人;華碩資遣台北
與桃園廠385名員工;而最後的熄燈號,則由大眾電腦在9月底吹響。鄭坤木分析,大陸從2003年開始,對進口模具
課徵27%的關稅,逼得毛利率已經在「保四」、「保五」邊緣的筆記型電腦大廠,不僅自己要過去,還得要求長年
配合的模具廠一起跟著走。



「筆記型電腦的模具,現在沒有一套是在台灣開的了,」在三重市五華街經營盈隴企業的負責人曾裕鈞說。他手上
正在工具機上研磨的產品,是好不容易從緯創接來的觸控面板用光筆,但「量很小,」他搖搖頭。



至於三重曾經顯赫一時的模具街呢?「早就沒了,」他說。同業不是關了,就是去大陸。至於他自己,因為拿不出
幾千萬台幣的資金,去不了,也不敢去。



就像自然界的物種一樣,職場上的工作會出現、會崛起、會衰落、會消失,對內需市場小,必須崁入國際經濟體系
運作的台灣來說,最大的決定性因素,就是全球產業分工下的聚落移動。



第二批不見的工作:白領與服務業



僅僅在幾年前,筆記型電腦仍被視為最後可以留在台灣的製造業,但是工作擠壓、下沉的版塊變動比想像中更快,
一下子就把就業版圖拉出一個大缺口。



你以為只有生產線才有外移的問題嗎?不,台灣第二批未來可能不見的工作,主角是白領階級,甚至是服務業。因
為全球化的浪潮加上通訊科技,把相隔千萬里的陌生人,變成競爭同一個飯碗的對手。



登上全世界的制高點觀察,所謂「工作」的概念,現在正發生巨大的變化,足以挑戰所有人過去的理解。



回溯到掀起這波大浪的源頭──美國,現在是白領與服務業登上職位虛化、消失的第一線。30年前,美國從製造業開
始放手,交棒給日本、台灣、大陸。但美國勞工局在今年8月針對IT產業完成的報告指出,現在美國透過企業委
外、輸出海外最多的工作,已變成專業服務業,尤其是程式設計師、電話客服人員,以及旅行社代辦員。



著名資訊產業研究機構Forrester Research統計,今年美國境內移轉至海外的工作職位將達到83萬個,2015年更攀
升到330萬個。麥肯錫的分析進一步指出,到2008年,美國境內會產生1,900萬個工作,換成全世界誰來做都一樣。



這些消失的工作,愈來愈朝高薪、腦力密集邁進,美國《華爾街日報》今年9月28日的報導中說,連律師都加入美
國企業將工作外包海外的行列。像杜邦公司已經開始雇用印度律師協助撰寫專利文件。






全球資源搜尋(global sourcing)



駭人的數據背後,企業考慮的,當然是哪邊合乎效益,工作就往何處去。作為一個典型的跨國企業,美商優利系
統(UNISYS)副總裁暨大中華區總經理傅良中說,現在談"outsourcing"(委外)或"off shoring"(以國外勞務取
代)的觀念都落伍了,企業寧可用更積極的字彙來詮釋──這是一種"global sourcing"「全球資源搜尋」。優利系
統今年宣布在世界配置8,000名員工,作為全球性的支援部隊。他們分別落腳在印度、匈牙利、與大陸的上海。其
中印度與上海各更有5,000人與2,000人的規模。傅良中說,這些中心可能做技術開發,也可能做客戶服務。如果把
台灣、香港、日本的共同業務集中到上海處理,不僅降低成本,時間安排更有效率。



在麥肯錫一份針對美國企業外包市場的研究中,點名了10個國家,分析它們各自的優劣勢,其中包括印度、中國大
陸、菲律賓、巴西、波蘭、墨西哥、俄羅斯、愛爾蘭、匈牙利、捷克。這份名單等於勾勒出了工作的流向。



跨國企業選擇它們,並不純然是成本考量,更著眼於人力資源的質與量。「在小區域一口氣要找5,000人真的很困
難,」傅良中指出,這多少說明了台灣為什麼無法落在名單之列。台灣企業逐漸採用同樣的模式。像帳務催收、電
話客服這些勞力密集型服務業,開始將觸角伸向大陸。幾家領導廠商,例如台灣客服科技、遠傳電信都在對岸設有
據點。其中一家規模高達500人。



然而,職場衝擊的效應也慢慢浮現。今年4月,遠傳電信台中催收部員工北上到勞委會陳情,理由就是抗議遠傳因
為將帳務催收業務外包大陸子公司,要求台中部門員工轉調台北或其他部門,或接受資遣。雖然遠傳後來發布聲
明,說明並無裁撤計劃,但是對一般的工作人而言,過去怎麼可能預料:有朝一日要面對這樣的風險?






第三批消失的工作:在總部工作,不用移動?



第三批未來可能走向消失的工作,是所謂在台灣「總部」的工作。



目前看到的現象是,已經有愈來愈多的功能,要從台灣的「總部」出走。即使是所謂「研發」部門,或是「工程
師」也必須經過更精準的篩選。



經常往返新竹科學園區,從事高階人力仲介的經緯智庫副總經理林知明,對職缺的變動十分敏感。他觀察,未來只
有頂尖的生產製造,像奈米級半導體製程,或是大尺寸面板會繼續留在台灣。系統組裝業的廠長、品保主管、技術
員都會變成逐漸消失的職稱。



換句話說,電子電機仍然會是主流人才,但是像工業工程、生產管理這些職務,將逐漸由台灣釋出到大陸。



雖然目前在台灣還有1,400人的研發團隊,但光寶科技人資副總經理鮑惠明也同意,像採購、行銷、應用性研發、
甚至技術移轉這些圍繞著核心的周邊功能,都會慢慢從台灣的總部移到大陸的生產基地。



實質工作模式的改變,正不斷在產業中發生。以筆記型電腦廠商華碩來說,目前很多工程師已必須以一個月2週、
或2個月5週的方式,頻繁地出差到對岸支應。



行政支援部門受到的效應更大。即使是知識型的工作,只要可以標準化,透過網路傳遞資料,都可以交付給對岸的
員工完成。



明基電通資深人資協理童文池指出,像明基MIS部門的運作、編寫程式(coding)的後端工作,多年前即已由大陸
的行政中心來負責。



台灣總部的人力擴編,當然因為工作的層層外包,導致成長受限。但工作其實不會固定、長期停留在同一個地方,
而是一波波地往外擴散,繼續尋找第2、第3個更便宜的去處。大陸員工看似因此受益?童文池持平地指出,像明基
蘇州廠的警衛,現在也外包給當地保全公司,不再納入編制。他們面對的是一樣的處境。



如何因應這樣的局勢,的確是今天的上班族要生存必需深思的課題。






核心的意義



未來,只有企業「核心」價值的部門,才能夠留在本地。「核心」的意義,也會愈來愈明確。



愈重視與人互動、能配合環境轉換創造價值的know-how,愈不容易被取代。



「如果你只會J2EE(一種程式語言),這是最容易被取代的,」美商優利系統副總裁暨大中華區總經理傅良中說。
"common technical knowledge"(一般技術知識)已經不夠了,重要的是「本地價值」。以提供銀行金融資訊系統
的優利系統來說,那就是對本地市場的了解、對客戶特性的掌握。



而且「核心」的內涵,並不等同於「留守不動」,剛好相反,「移動」(mobility)將成為人人必備的能力。所謂
愈來愈「核心化」的總部,事實上就是一個人員不斷"travel"(出差)的環境。童文池舉例,明基內部參與人力資
源事務的員工接近90人,但是被他定義為"corporate"(企業總部)層級的,只有22人。這些人的工作就是主導文
化、策略面的公司政策,到各地去跟現場員工溝通。



鮑惠明有同樣的看法。他對一個「國際化經理人」的定義是:"Any time we equip to move,"(隨時都準備好要
出發)他笑著說。鮑惠明有個衣箱,永遠放好幾套預備的衣服,一拎就可以上飛機。早上出發,中午就在對岸工
作。他稱這樣的工作型態叫「一卡皮箱趴趴走」。



台灣的工作流動速度超乎想像,涵蓋的層面也不斷擴散。但從好的方面看,新的全球分工架構下,台灣仍然承接了
許多新的工作。






創新設計流入台灣



不同於上海、馬尼拉、邦加洛這些開發中國家新興都市,變成美國企業後勤作業的後台辦公室(back offices),
台灣的角色更偏向美國企業的腦力、研發中心,更多設計、創新的工作流入台灣。



美國科技大廠對台灣愈來愈倚重,以至於今年初,美國《商業週刊》以封面故事指出,美國企業已經患了「無力發
明症候群」(not-invented-here syndrome),甚至特別計算出惠普科技、戴爾電腦、摩托羅拉這些品牌大廠,營
收中有多少來自台灣代工夥伴,例如宏達電、台達電子、廣達電腦、明基電通的貢獻。



這也說明理工科系畢業的科技人才,為何始終是就業市場寵兒,從來不曾退燒過。



在高雄楠梓加工出口區有30多年歷史的台灣飛利浦建元電子,每年營運量都在飛利浦全球各個封測廠中居冠。總經
理呂學正今年因此被拔擢為全球飛利浦積體電路封裝測試組織副總裁暨總經理。



飛利浦建元剛成立時不到1,000人,但目前2,500名員工中,還有1,600名屬於生產線,外籍勞工只佔80幾名。呂學
正並不同意台灣完全留不住生產的說法。「歐美研發做不好,就是因為生產線不在附近,」他說。呂學正反而認為
大量生產是培育研發能力必要的土壤。



南台灣的飛利浦建元因而有動力持續擴張。呂學正說,現在反倒是飛利浦歐美總部無法因應對工程人才的需求,除
了一天到晚派人來取經,還把大量設計、研發業務丟來台灣,「壓力都到我這邊來了,」他苦笑著說。



飛利浦建元最近計畫招募200多名工程師,全都是為了因應歐美開過來的業務需求。






新興產業落腳



有一些新興產業,也逐步在台灣建立基地,例如數位電視。在新店「台北矽谷」的遠昇科技,是瑞士蘇黎世上市公
司,業務是開發互動式數位電視頭端所需的軟、硬體。去年遠昇所屬的瑞士ADB集團,營收1億7,640萬美元,比前
年成長113%。



數位電視其實是台灣相對陌生的領域,收視端市場在台灣也尚未成熟,但是遠昇在全世界只設2個研發中心,一在
遙遠的東歐波蘭,另一個就選在台灣。



出身RCA(美國無線電公司)的研發處長紀根卯,本身算是早期外商來台技術移轉培養出的種子部隊。他不諱言,
心底有一股企圖,希望複製當年的經驗,把國外先進的技術引進台灣,培養更多的人才。



遠昇在台灣的研發團隊預計達到50人,而且計畫慢慢從硬體技術轉為軟體,從今年3月開始,陸續有6名工程師遠赴
波蘭受訓,學習互動電視的應用軟體、驅動程式開發。平均每一次去,都要待上3到6個月。



過程裡,紀根卯也去過大陸,評估很多城市,後來都覺得不適合。除了他認為大陸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不夠,最主
要的考慮是,數位電視是跟著經濟與生活型態前進的產業,以大陸目前的水準,還有相當的距離。



與波蘭的實力相較,現在台灣的團隊像在牙牙學語,但「我希望有一天台灣研發中心會跟波蘭有相等的地位,」紀
根卯說。



現在看起來,工作機會流向大陸的效應,是從技術層次的邊緣往中央、由低往高處擴張。美國、台灣、大陸間的關
係,則是美國依賴台灣的科技廠商,台灣依賴大陸的生產能力。然而產業的競爭永遠出人意表,未來,大陸很可能
直接與台灣平行競爭最尖端的人才。






兩岸直接競爭尖端人才



大尺寸TFT-LCD面板就是一個例子,這個就業舞台目前在台灣仍是熱鬧滾滾。就在10月底,友達舉辦的大規模徵才
活動,特別號召「友達科技中心」負責人劉軍廷出馬,選在台北101大樓,聲勢驚人地要大舉招募600名研發工程
師。



友達在中部科學園區第1座6代廠與7.5代廠的新世代TFT-LCD生產線,正快馬加鞭動工,更是卯足勁搶人。



可是不同於昔日的組裝業,台灣TFT-LCD廠商的技術都來自日韓大廠授權,他們在大陸一樣有當地製造夥伴,像是
南方的「上廣電」、北方的「京東方」,都是大陸急起直追的TFT-LCD廠,而且直接切入第5代生產線。主要業務在
高階管理人才仲介,諸葛堂公司總經理劉世傑就說,最近他有很多客戶向台灣挖人,而且數量都以百人計,待遇條
件則是台灣的兩倍以上。這個現象會對台灣造成什麼影響,還需要時間評估。



50年來,台灣已經經歷過好幾波產業轉型,受到衝擊的對象,從最早的體力工、到作業員,現在更到白領與技術人
才。






價值是最好的指標



登上正在上升的工作板塊,固然是掌握前途的一種解答,但是誰又能預測所謂「上升的版塊」會上升多久?



工作會消失,但是留下來的,反而證明通過考驗。研究勞動經濟的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辛炳隆就注意
到,在這些大的浪潮背後,其實很多傳統產業又悄悄回流台灣,它們講究精緻的工藝,追求卓越,連大陸也做不
來。「它們需要的是重新包裝定位,告訴年輕人這是好的工作,」辛炳隆說。



所以與其為消失的工作憂心,不如反思個人能為企業創造的價值。畢竟人才的去留,最後都會回到經濟運作的基本
原則:「你的價值貢獻,決定你在哪個地方,」鮑惠明指出了這個變動年代不變的生存法則。






=============================================================



我該怎麼辦?



面對如此激烈擠壓的職場變動,上班族到底應該怎麼辦?



首先,先看清楚你是不是落在所謂的「危險族群」內。對白領階級來說,麥肯錫的研究報告提出3個指標,用來檢
視哪些工作最容易流失。分別是:



1.面對面的親近性:愈仰賴面對面進行的工作,愈不容易被取代。



2.本地化的知識:要靠了解本地文化、掌握本地客戶行為特性產生價值的工作,也不容易被取代。很多科技業編寫
程式、處理文件的工作可以移到其他國家,但是分析客戶需求,挖掘潛在商機,還是要依靠本地的業務人員。



3.複雜的溝通互動:溝通互動愈複雜的業務,愈容易出錯,企業也會偏向留在當地。反過來說,標準化、可以切割
成明確流程、有國際共通的專業語言、容易數位化、本地特色不強烈的知識型工作,自然就成為企業為求降低成
本、提高效率,思考委外的對象。



萬一落在危險區內,自救之道,當然就是朝相反方向的職能發展。



在台灣還有一個獨特的地域性因素,會決定工作的所在地,就是企業在兩岸的布局發展。很多工作不只是因為成
本,更因為市場、客戶、服務對象在對岸,必須移動。



要離鄉背井,一般人心理上都會有抗拒,但若把眼光放遠,這並非台灣工作人獨有的處境。美國人從東岸遷徙到西
岸找工作,距離可能就超過台灣到大陸。許多老牌跨國公司,例如荷蘭飛利浦、德州儀器,經理人的生涯同樣是一
路駐外,每個國家待幾年,練得一身技藝後,回到母國貢獻,直到退休。



增加個人的「移動性」(mobility),是許多人資主管共同的建議。地理上,或許工作地點離開台灣,但個人不妨
視為就業舞台的延伸。因為增加異地工作歷練,本來就是人才國際化的訓練途徑。



與其陷入工作消失的焦慮,不如轉為「工作不來,我去找它」的積極思考。



威廉•布里吉斯在《新工作潮》一書中建議,個人應該努力發展以下幾種態度,頗值得參考:



1.增加自己受雇的價值:工作要有穩定感的首要條件,就是具備企業此刻需要的能力與態度。



2.培養「自營商」心態:把自己當作一個外包商來經營,而不是一個被動受雇的員工,你的工作,就是老闆外包給
你的業務。



3.應變能力:能屈能伸,能拋開舊包袱,學習新知識,從挫折中快速恢復。對未來的工作者來說,更重要的功課是
由內在,而非外界環境來尋求工作的安全感。




------- End of Forwarded Message -------

Monday, October 22, 2007

轉寄: 小胖的來信

在一次大學校友會的聚會中,看到了小胖,他還是那樣笑容滿面,

心中對他有著深深的虧欠存在, 在這所有的同學中,

我與他相識最久,在國中時讀同校不同班,

在大學以前算是聊的來的朋友, 然而,自從上了大學以後,

小胖的人緣甚廣,漸漸地覺得我不再是小胖最好的朋友,

也因此我不知不覺中,開始忌妒小胖,

想分化與他甚為友好的朋友,

然而結果卻是我失去一位真正的益友-----小胖.


那時雖然大家天天見面,但是為了趕時髦,每天用e-mail寫信,

而小胖從小就是個歡抓新和搞怪的人物..

每天都會收到他不知從哪得來或是做出來的怪玩意,

最訝異的是,小胖常常還會搞出一些與眾不同的新花樣來.

就這樣大家每天到校一見面後就拿此作為唯一的話題,

每個人聊的是如此愉快, 小胖也因此更得大家的喜歡,

而我卻從那一刻起 , 對小胖冷眼冷語,?

常常在他的背後跟其他同學說, 他真是個過於愛現的人?

也開始批評和不屑他所有的作為。


到了大三下學期,忽然地不再收到小胖的信了,在旁敲側擊之下,

原來只有我們這幾個看他不順眼的同學沒有收到他的信,

哇靠,那時我心理非常的不爽,於是決定要好好的給小胖難堪,

下了課,我們這幾個就走近小胖的座位,

在他面前一副耍流氓的樣子,問他為什麼只寄信給其他同學了.

不會是看不起我們吧, 小胖沉默了許久,終於聽他開口說;

""抱歉,我只是不想讓你們收信不愉快!""


這時其他的同學全都圍了上來,對著我們這幾個人說: ""唷!

你們不是一直批評小胖寄信的心態是愛現嗎? 怎麼?

開始會懷念小胖寄的信嗎?

不久就這樣你一言我一語的在快幹架起來的情況,

我不禁動了火氣,把小胖的桌子掀倒突見一封信紙飄了起來,

我嘲諷小胖說, ""唷! 寫情書啊! "",?

接著就大聲把信的內容唸了出來, 小胖個頭小,

自然是取不回個頭高的我手中的信。但是,信還沒唸到一半,

我自己羞愧的唸不下去了,全班也是鴉雀無聲,

這是一封小胖的弟弟寫的信,認識小胖那麼久,

還不知道小胖還有個弟弟,信的內容是這樣的:?


""哥哥, 我好喜歡收到你的來信, 真的好喜歡,

每次我被另一個爸爸打的時候, 我只要看到你的信,

我就不會難過了。現在我的功課也進步了,

有聽你的話在唸書喔, 以前那些叫我白痴的同學,

現在都跟我很好喔, 也會教我功課,

他們也都很喜歡你寄給我的信,也很忌妒我有你這麼疼我的哥

對阿! 哥哥你是最疼我的了,我答應你要好好的用功唸書,?

不管另一個爸爸怎麼打我罵我, 我都會忍耐,

我知道等哥哥大學畢業的時候, 就要帶我離開這個家,

供我唸書,我們還要住在一起, 我會等哥哥的,一定會的喔!?


姑姑和姑丈他們現在有沒有常常罵哥哥阿?

哥哥你也要忍耐喔,

我們很快就會在一起了, 對不對阿,哥哥!要一起忍耐喔!

我好喜歡哥哥畫的圖畫喔, 有小軒的畫像唷,

我會好好的保存著,嗯!我很快就要跟哥住在一起了!

我要做哥哥的乖弟弟~~

小軒 ""


原來, 小胖他的父親在他唸國中就過世了, 媽媽改嫁,

將他留下由姑姑照顧,只把弟弟帶走,

然而媽媽和繼父常常對弟弟施暴,小胖也必須在下課時候,

要到姑姑開的麵店洗碗做工,

而姑姑的小孩卻可以回家做功課看電視, 於是這兄弟倆,

自分離那一天起,就開始寫信給彼此, 相互勉勵.

原來小胖寄給他弟弟那些的新鮮玩意信件,

是用電腦繪圖打字列印寄出的,

也順便傳e-mail分享給我們這些同學.

而我們竟因忌妒而用卑劣的方式,去詆毀小胖原出自善意的行為.

自此之後, 我們這些人完全被班上的其他人給隔絕了起來.

儘管畢業後, 我在社會上出人頭地, 風光的被邀請回校演講,

那些同學依然圍繞在小胖的身邊,沒人搭理我,會後結束時,

看到一位西裝畢挺男士開車來接小胖,

也禮貌的跟其他同學打招呼,隱約聽見那位男士說,

我之所以能有今天, 必須感謝我哥哥的犧牲和教誨.

原來他就是小胖的弟弟, 一位在美國研究基因學的準博士,

小胖為了弟弟,放棄了出國深造的機會,

反而努力存錢的供弟弟出國唸書啊!

""抱歉 ,我只是不想讓你們收信不愉快.""

小胖這句話一直在我心裡迴旋著......


其實那時我每天還是一直期待著,期待著寄件者署名為小胖的來信.

只是事隔多年, 至今我仍沒勇氣走向前, 向他說聲對不起.

你收信愉快嗎? 你是用怎樣的心情收信的呢?

你又對寄信給你的人, 抱持著怎樣的想法呢?

好好的想一想吧!如果寄信的人很用心, 你是會鼓舞他?

還是用我當時的做法詆毀他呢?

我很喜歡收到朋友的來信,

因為我知道我是被記得的,

而不是被遺忘的,

即使只有一年一張的聖誕卡也會讓我開心好久!

有些朋友雖然不常聯絡.......

卻常常寄一些e-mail給你,一些笑話.溫馨小品.或是小遊戲

這就是他關心你的一種方式,他把你放在心裡...

謝謝你~我的朋友

當我們拿花送給別人時,首先聞到花香的是我們自己

當我們抓起泥巴想拋向別人時,首先弄髒的也是我們自己的手

一句溫暖的話,就像往別人的身上灑香水,自己也會沾到兩、三滴

Sunday, October 14, 2007

Students for Sale

節錄from: http://www.varsity.co.uk/news/665/1/

A Varsity investigation into Cambridge student jobs has uncovered undergraduates working as prostitutes and strippers during term time, as well as a plethora of students selling essays and dates for cash.

One Cambridge student has admitted to spending her first undergraduate year working as a call girl, charging £50 per hour. Unbeknown to her friends, the finalist slept with between 40 and 50 men for money over two months, and once with seven men in a single night.

“I did have a day job at the same time, but it just wasn’t paying enough,” she told Varsity. “I met other students who did it too. Once you’ve done it, it is tempting. If you need quick, easy money, it’s there.” The student, who has since given up the practice, said that she would get calls out to students

Friday, October 12, 2007

Doris Lessing in Wikipedia

才剛剛發佈的消息,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在Google上查一下,發現居然在Wikipedia中已經有出現了,實在是不簡單,速度真的是有夠快!

http://en.wikipedia.org/wiki/Doris_Lessing

Thursday, October 11, 2007

轉寄: 一頭驢子的故事

記得看完最後一項
>
>
>
> 一頭驢子的故事
>
>
> 一個城裡男孩 Kenny 移居到了鄉下,從
> 一個農民那裡花 100 美元買了一頭驢,
>
> 這個農民同意第二天把驢帶來給他。
>
> 第二天農民來找 Kenny :「對不起!小伙子,
> 我有一個壞消息要告訴你:那頭驢死了。」
>
> Kenny 回答:「好吧,你把錢還給我就行了!」
>
> 農民說:「不行,我不能把錢還給你,因為我
> 已經把錢給花掉了。」
>
> Kenny 說:「Ok ,那麼就把那頭死驢給我吧!」
>
> 農民很納悶:「你要那頭死驢幹嘛?」
>
> Kenny 說:「我可以用那頭死驢作為幸運抽獎的獎品。」
>
> 農民叫了起來:「你不可能把一頭死驢作為抽獎獎品,
> 沒有人會要它的!」
>
> Kenny 回答:「別擔心,看我的!我不告訴任何人
> 這頭驢是死的就行了。」
>
> 幾個月以後,農民遇到了 Kenny 。
>
> 農民問他:「那頭死驢後來怎麼樣了?」
>
> Kenny 說:「我舉辦了一次幸運抽獎,並把那頭
> 驢作為獎品,我賣出了 499 張票,每張 2 塊錢,
> 就這樣,我得了 998 塊錢,扣除了向你買驢子的
> 100 塊錢,我還賺 898 塊錢!」
>
> 農民好奇地問:「難道沒有人對此表示不滿?」
>
> Kenny 回答:「只有那個中獎的人表示不滿,
> 所以我把他買票的錢還給了他!」
>
>
>
>
> 許多年後,長大了的 Kenny 成為了安隆 (Enron)
> 公司的總裁。
> ----------------------------------------------------------------------
> ----
> 這篇類似寓言的文章,給了我們三個啟示:
>
> 1. 小朋友要多用心思考、克服困境,以後才能做大公司的總裁。
>
> 2.千萬不要想有抽獎就有好康的,詐騙集團都是運用人的貪小便宜心態。
>
> 3. 公司的高階主管都嘛是會說謊話的,尤其總裁是最會騙人的。

Monday, October 8, 2007

純金的筆電

太有錢了吧!

節錄from:http://www.computer-choppers.com/

24kt Gold Macbook Pro Finished

Below is our first finished 24kt Gold & Diamonds Macbook Pro. We want to thank Powermax for helping provide R&D and service along the way. We'll have a gallery up this weekend so these photos should tide you over till then. Those interested in our plating and jewelry services can get a hold of us via the contact page. International inquiries are welcomed.

Monday, October 1, 2007

巴菲特 致股東信件 和 葛林斯潘 的專訪

股神華倫 巴菲特每年都會寫信給波克夏海瑟崴的股東,下面是從1977~2005的信件內容,

有中英文對照,若你對巴菲特的投資哲理有興趣的不妨好好研讀,或是當作練練英文也行!

http://algerco.net/BuffettLetter.htm





另外,天下雜誌在最近一期中,獨家專訪前美國聯準會(Fed)主席 葛林斯潘,談到許多很棒的議題

(1) 次級房貸的問題及對未來經濟活動的影響

(2) 中國通膨問題的探討

(3) 全球化及M型社會問題的探討

(4) 未來經濟的發展及台灣的因應對策

我想,葛老退休後對總體經濟層面所發表的看法,應該比較貼近真實面

http://www.cw.com.tw/article/relative/relative_article.jsp?page=1&AID=3346

日本郵政公社、きょう民営化

節錄自:

http://news.tbs.co.jp/newseye/tbs_newseye3670251.html

日本郵政公社はきょう民営化され、株式会社「日本郵政」グループが発足しました。

 郵便発祥の地、東京・中央区の日本橋郵便局では30日午後11時半ごろ、郵政公社から日本郵政グループへと看板が更新されました。

 郵政公社は廃止され、持ち株会社「日本郵政」のもと、日本郵便、ゆうちょ銀行、かんぽ生命保険、郵便局会社へと分社化されました。グループの従業員24万人は公務員から株式会社の社員となり、銀行と生保は国内最大規模と、巨大な企業グループが誕生したことになります。

 民営化初日のきょうは、窓口の混雑が予想されているほか、システムトラブルを監視するため、日本郵政は対策本部を設置して対応することにしています。(01日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