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Audio Widget

Tuesday, January 29, 2008

一個有意思的經濟寓言01

一個有意思的經濟寓言




許多年前,我認識了一個老年人,他在公路旁開了一家小吃店。當時正是經濟不景氣的年頭兒。




那老頭兒運氣很好,眼力不十分好,又近乎是個聾子。




我說他運氣好,是因為眼力不行,所以不能看報讀書。耳朵又重聽,就難得和朋友們聊天。對外面的情況,他都不
甚了解。




因為他並不曉得經濟不景氣有多嚴重,照常幹得很起勁。




他把小店的門面漆得漂漂亮亮,在路邊豎起宣傳的招牌,讓人老遠可以聞香下馬,他店裡預備的貨色物美價廉,味
道很好,甚至於連幾乎一文莫名的人也不由得停下來在他那兒吃點東西。




老頭子工作十分勤奮,賺了錢把他的兒子送進大學去讀書。那兒子在學校中選了經濟學的課程,他對於整個美國經
濟的情形之糟瞭如指掌。




那年過聖誕節,他回家度假。




他看到店中業務仍然很興旺,就對他父親說:爸爸,這地方有點兒不對勁。




你不應該有這麼好的生意呀,瞧您的興致這樣好,彷彿外面並沒有經濟不景氣這回事一樣。




於是,他把經濟蕭條的前因後果費力的解說了一遍,並且說全美國的人都在拼命的節省、緊縮。




這時,那老頭便受到了消極思想的影響,他對自己說:既然如此,我今年最好也不再油漆門面了。外面鬧恐慌,我
還是省下一點錢來最好。三明治裡的肉餅應該縮小一點兒。再說,既然人人都沒有錢,我又何必在路上去做招牌。




於是,他把各種費用都省下來。結果呢?生意果然一落千丈。




當那位大學生在復活節假期又回到家時,父親對他說:孩子,我要謝謝你告訴我關於不景氣的消息。




那是千真萬確的事,連我的小店也感受到了,兒啊,受大學教育實在太有用了。




所以說:專家是『專門害人家』的....

好文分享: 這才叫業務員

一個鄉下來的小夥子去應聘城裡大百貨公司的銷售員。

老闆問他:"你以前做過銷售員嗎?"
他回答說:"我以前是村子裡挨家挨戶推銷的小販子。"
對談之下,老闆蠻喜歡他的機靈:"你明天可以來上班了。等下班的時候,我會來看一下。"

一天的光陰對這個鄉下來的窮小子來說太長了,而且還有些難熬。
但是年輕人還是熬到了5點,差不多該下班了。
老闆真的來了,問他說:"你今天做了幾單買賣?",

"一單,"年輕人回答說。

"只有一單?"老闆很吃驚地說:"我們這兒的售貨員,一天基本上可以完成20到30單生意呢。那你賣了多少錢?"

"300,000美元,"年輕人回答道。

"你怎麼賣到那麼多錢的?"老闆目瞪口呆,半晌才回過神來。

"是這樣的..."鄉下來的年輕人說 : "一個男士進來買東西,我先賣給他一個小號的魚鉤,然後中號的魚鉤,最後
大號的魚鉤。接著,我賣給他小號的魚線,中號的魚線,最後是大號的魚線。我問他上哪兒釣魚,他說海邊。我建
議他買條船,所以我帶他到賣船的專櫃,賣給他長20英尺有兩個發動機的縱帆船。然後他說他的大眾牌汽車可能拖
不動這麼大的船。我於是帶他去汽車銷售區,賣給他一輛豐田新款豪華型'巡洋艦'。"

老闆後退兩步,幾乎難以置信地問道:"一個顧客僅僅來買個魚鉤,你就能賣給他這麼多東西?"

"不是的"鄉下來的年輕售貨員回答道:"他是來給他妻子買衛生棉的。我就告訴他 ~ 你的週末這下沒搞頭了,幹嘛
不去釣魚呢?~"

Thursday, January 17, 2008

國峻不回來吃飯

感人的文章,看完後........

心有點痛...........


國峻不回來吃飯
前言:
此詩作者黃春明的兒子黃國峻也是位作家,在去年三十歲的時候自殺,他的朋友,作家
袁哲生也是自殺,今年。

短短的一首詩,讓人看得心酸。
為人子女的都好好看一看,
應采靈的女兒如果有看過,她就知道結束自己的生命,
懲罰的未必是負心漢,
而是父母。

【國峻不回來吃飯】     黃春明
國峻,
我知道你不回來吃晚飯,
我就先吃了,
媽媽總是說等一下,
等久了,她就不吃了,
那包米吃了好久了,還是那麼多,
還多了一些象鼻蟲。
媽媽知道你不回來吃飯,她就不想燒飯了,
她和大同電鍋也都忘了,到底多少米要加多少水?
我到今天才知道,媽媽生下來就是為你燒飯的,
現在你不回來吃飯,媽媽什麼事都沒了,
媽媽什麼事都不想做,連吃飯也不想。
國峻,一年了,你都沒有回來吃飯
我在家炒過幾次米粉,請你的好友
來了一些你的好友,但是袁哲生跟你一樣,他也不回家吃飯了
我們知道你不回來吃飯;就沒有等你, !
也故意不談你,
可是你的位子永遠在那裡。


【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回家吃飯」一向是歸屬感的指標,八○年代在美國看過一個片子《歸心似箭》,一個
傷兵脫了隊,千山萬水就為回家,家的吸引力比地球磁場還強……

我平日習慣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因為吃飯時,口在忙,手在忙,但是眼睛是閒著,邊
吃邊看的話,全身器官都不浪費。
所以我一向是充分利用時間,嘴在努力增加我身體的營養,眼睛在努力增加我大腦的營
養。
那天,正在啃饅頭時,眼睛在聯副上突然掃瞄到「黃春明」三個字。
黃春明先生是我最尊敬的人,因為他擇善固執,為理想,有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
所以我立刻集中注意去讀他的東西。
讀完,難過得不得了,連嘴裡的一口饅頭都忘了咀嚼。
天下想要自殺的孩子都應該先來看一看這篇〈國峻不回來吃飯〉的小詩。
看看一個作爸爸的人如何用日常生活的語言輕描淡寫地說出心中無可言喻的痛。
我小時候看〈販馬記〉李奇哭監時,有一句「人生三苦:幼年喪父,
中年喪妻,老年喪子」。
黃春明不老,但喪子之痛不論! 任! 何年齡層的感受都一樣。
這篇文章是生命教育最好的材料,真該收入國文課本,讓所有孩子都讀到。
詩一開始說,「國峻,我知道你不回來吃晚飯,我就先吃了,媽媽總是說等一下,等久
了,她就不吃了,那包米吃了好久了,還是那麼多,還多了一些象鼻蟲」。
不知道的人讀起來沒什麼感覺完全是爸爸在跟兒子說話,但是知道的人,悚然一驚,因
為國峻用他的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是永遠不會再回來吃飯了。
爸爸比較能接受事實:知道你不回來,所以我就不等你,先吃了。
媽媽卻是無法承受這個打擊,滴水不沾,家裡的米不但沒少,放久了,還變多了,多了
些象鼻蟲。看到這裡就讀不下去了,可憐天下父母心哪!
再下去,「媽媽知道你不回來吃飯,她就不想燒飯了,她和大同電鍋也都忘了,到底多
少米要加多少水?我到今天才知道,媽媽生下來就是為你燒飯的,現在你不回來吃飯,
媽媽什麼事都沒了,媽媽什麼事都不想做,連吃飯也不想。」
孩子不在了,作母親的也就沒有燒飯的慾望了。
大部分的中國母親都是為子女而活,挽著菜籃上市場時,想的都是孩子愛吃什麼,先生
愛吃什麼,所以爸? 豕! 鴗竣悀~知道,媽媽生下來是為兒子燒飯的,兒子不回來,媽媽就什麼事也不想做,連飯
也不想吃了。

我想起我要考大學聯考時,我媽媽很擔心我會在考試時生病,影響考試成績,那時台灣
還沒有冷氣,夏天天氣熱,晚上都是開電風扇睡覺,母親擔心我吹電扇不蓋被會著涼,
所以一直交代要蓋被,因為她先睡,我後睡,所以母親常常晚上睡一睡爬起來看一下,
有沒有踢被睡,專心做功課時,會被背後突然出現的聲音嚇一跳,忍不住抱怨,叫她不
要管我,母親總是說「媽媽生下來就是要管你們的」。

看到黃春明的詩才了解,的確,媽媽生下來就是為了孩子忙的,沒有孩子,也就沒有了
人生目標,什麼都不想做,連飯也不想吃了。
第二段說「國峻,一年了,你都沒有回來吃飯」,口氣有點哀怨,如果一個兒子一年都
不回家吃飯,父母是要埋怨的,可是誰想到國峻去的是一個有去無回,不可逆轉的旅程
呢?
「我在家炒過幾次米粉請你的好友」,黃家的炒米粉是有名的,「來了一些你的好友,
但是袁哲生跟你一樣,他也不回家吃飯了」,這麼輕描淡寫的幾個字「不回家吃飯」,
讀起來卻是這麼的傷痛。
不回家? Y? 漱F,不是不想回家吃飯,而是再也回不來吃飯了。
自殺的朋友,在投環的那一剎那,有沒有想過再也不能回家吃飯了呢?
「我們知道你不回來吃飯;就沒有等你,也故意不談你,可是你的位子永遠在那裡」,
一個永遠是空的位子,父母是觸景傷情,怎麼吃得下飯呢?
朋友笑他愛吃醋,飯菜都加了醋,黃春明說「天大的冤枉,望著那個空位,叫誰不心
酸?」
兒子永遠地不能回來吃飯了,山珍海味,對父母來說,吃到嘴裡都是滿嘴的辛酸。
看到這裡,國峻,我想拿大杖揍你,你怎麼可以對你的父母做出這種事呢?
你難道不知道死者已矣,生者長戚戚嗎?
你何忍讓你的父母身受這種思念的煎熬呢?
要知道那個心中的空位是沒有人可以替代的。
所有動過自殺念頭的朋友,請把這首小詩剪下來,放在你的皮夾裡,當你想做傻事時,
拿出來看一下,你以為你瀟灑地走了,你沒有。
相信我,你沒有。

老化的四個徵兆.......

老化的四個徵兆---(圖示)
好慘啊.....




我只能說這是真的...唉...








老化的四個徵兆---(圖示)
你會這樣嗎?注意唷!!!表現你開始老化了喔!!!


○ zzzz x (○ * \○/ ★
/□ "○□═ □> □
√ ∥ |\
坐著一直睡 躺著睡不著 新的記不住 舊的一直提

Wednesday, January 2, 2008

<< 分享>>慢活 vs 1人當2人用的台灣

 歐洲各國近來分吹起「 慢食主義」、「慢城現象」、「慢活主義」,這種欠缺效率的想法,似乎與分秒必爭、
全球化競爭激烈的大環境顯得異常不協調,然歐洲經濟實力卻未因此顯露衰退,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慢食主義、慢城活動 源起對全球化浪潮的反抗

80年代麥當勞、肯德基等美式速食餐廳文化開始隨著全球化浪潮蔓延到世界各地,速食餐廳講求的快速、簡便,
嚴重衝擊全球各地講求美食、精緻享受的餐飲文化,1989年意大利學者及評酒家彼得里尼(Carlo Petrini)為捍
衛義大利美食文化,率先發起一場「保護享受權利國際運動」,其後更成立「國際慢食協會」,提倡人們應放慢
節奏、享受美食,改變過快的生活節奏,至今該協會已擁有83國超過11萬的會員支持。

而「慢城運動」的起源便是來自義大利的「慢食主義」, 目前義大利已有42個城市宣稱是慢城,而全歐洲境內,
包括波蘭、奧地利、西班牙、葡萄牙、挪威、德國、法國、英國、瑞士已有數十個城市加入,甚至日本、韓國也
有慢城,德國境內則有6個慢城。

但要加入慢城也不容易,根據「慢城」運動聯盟的規定,其成員必須滿足54項具體規定,如人口不得超過5萬、城
內只有行人徒步區,不能賣速食(包括麥當勞、星巴克等連鎖店和超市都禁止)、不得使用基因改造種子、作物和
食品等。

慢城主義說穿了便是種另類反全球化產物,反全球化帶來的快速生活步調、反全球化帶來的科技污染,期望回歸
中古時期小城悠閒、自給自足的生活。

但有趣的是,這樣的轉變卻反為這些「慢城」帶來觀光人潮與錢潮。義大利奧維亞托(Orvieto)原僅是個沒落的歐
洲中古世紀小城,但在加入慢城後,雖僅販賣當地傳統特色物品,人潮與錢潮卻比以往好上許多,這些慢城因全
球化浪潮獲得重生。

撇開全球化議題,慢城提倡的慢活人生,以企業主角度來看,直覺想法便是員工若這樣過活,企業肯定沒效率、
沒競爭力、沒進取心,在時間就是金錢、產業瞬息萬變的環境下,這樣的態度肯定被淘汰。但若換各角度思考,
也許會發現不同的東西。


瑞典崇尚慢活主義 經濟實力卻不容忽視

來看看瑞典這國家,瑞典是當前全球響噹噹的創意強國,文化創意是政府全力扶植的產業,其中最具代表性便是
電影、音樂產業,瑞典是全球第3大音樂輸出國,同時許多在國際影壇深具影響力的大導演、好萊塢巨星也都是瑞
典人,如英格瑪伯格曼(Ingmar Bergman,奧斯卡提名9次,3次奪獎,著名作品「The Seventh Seal」),服飾業
方面,瑞典亦有多位享譽國際時裝界的大師,如Fillippak,及知名品牌BjornBorg。

同時,講到瑞典必會想起傢俱,瑞典設計以簡潔、實用、自然出名,許多精品高級傢俱多來自瑞典設計,一張創
意椅子價格高達上萬元亦是屢見不鮮,而歐洲首富坎普拉(I. Kamprad)亦是瑞典人,行銷全球的宜家(IKEA)家具
便是其創辦,汽車業則有瑞典國寶之稱的Volvo,亦是全球知名品牌,亦是瑞典的驕傲。

服飾、傢俱、汽車、手機能算是創意文化產業嗎?事實上透過設計師創意設計後,這些功能性產品亦可搖身一
變,成為代表個人風格、品味的創意文化產品,甚至建築業、瑞典工藝也都帶著濃濃文化創意的味道

再看看瑞典人生活哲學,瑞典是個福利主義國家,「慢活主義」事實上早已融入人民生活中,這點可從瑞典人日
常作息觀察而得,9點上班、10點半咖啡時間、午餐2小時、下午3點還有下午茶時間,且多數瑞典人堅持每天只工
作8、9個小時,假日絕不工作,1年有5個星期年假,外加55天病假,這樣的工作態度,效率怎麼會高呢?但瑞典
的經濟實力卻無人可否認。

瑞典的案例似乎和在台灣現有價值觀有所矛盾,台灣企業主或員工認為時間就是金錢,把握每一分鐘才能提高效
率,時時刻刻戰戰兢兢耗盡所有心力拼命工作,甚至24小時待命犧牲生活品質,這才創造出舉世聞名的台灣電子
王國,但即使如此台灣和瑞典經濟實力卻仍舊不在同一等級,問題出在哪呢?


台灣與瑞典的差異 但根本差異乃在「創意思考」

PC、LCD、半導體、網通、手機、TV等零零總總的資通訊產品,台灣業者均深度參與,但多位居製造角色,而在全
球化激烈競爭下,迅速彈性反應環境變化,便是台灣業者賴以生存的要件,為縮短製造時間,更演化出各種標準
化模式,但也因過於標準化使競爭者容易複製,最後結果便是業者能力差不多,低價競爭成常態。

循環下台灣不論老板或員工都被時間趕著跑,根本沒時間停下來好好思考,週而復始的標準作業確實相當有效
率,但卻也趕著台灣業者沒時間思考或檢討經營模式、企業附加價值。

而瑞典以創意文化產業為主軸,瑞典人多的是時間思考,也因此,即使在多數人眼中應該屬傳統產業的傢俱、重
工業的汽車、高科技電子業的手機等,在瑞典卻都成了創意文化產業。

這世界固然追求低價實用產品,但具質感、高品味的產品卻更是吸引多數人的追求與目光,而設計出高質感的產
品,是需要員工有時間思考、有時間與人接觸、甚至經常旅遊以保持心情愉快情況下,才會有設計的靈感。

對瑞典人而言,生活歸生活,工作歸工作,從容不是懶惰,閒適不是無聊,是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麼後的神閒氣
定。

台灣常喊產業升級,但想產業升級僅靠政府這外部力量扶植亦是不夠的,企業內部企業文化亦需有所調整,整個
企業若僅有大老板或高階主管幾個人有時間思考,那麼員工的價值似乎相當於高效率、會動、會完成複雜事務流
程的高級機器人。

會思考的員工才是企業主想要的,但若為節省成本,將員工1個當2個用,被時間趕著跑的員工又怎會有時間靜下
心吸收外界知識,並好好思考工作附加價值,一個會思考的公司,跟一個只有高階主管思考的公司,孰優孰劣不
需再說,創意非憑空冒出,而創意通常也伴隨著高額利潤,若你有選擇權,那麼你會期望做個手腳都會思考的公
司,還是只有頭部會思考的企業呢?